"哀荣"是汉语词汇,拼音为āi róng,特指人死后获得的隆重庆典与哀悼仪式。该词源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通过语义演变形成"生前荣耀、死后哀悼"的双重涵义。在文献运用中,白居易在《祭卢虔文》以"褒奖之命,虽已表于哀荣"呈现丧仪规格的庄重,苏轼于《皇兄令夬赠博州防御使博平侯制》用"义兼哀荣"体现古代礼制中的伦理内涵。杜甫《八哀诗》"卫霍竟哀荣"则展现了该词在唐代诗文中的典型用法,而宋代官方文书中"哀荣"的运用更凸显其与典章制度的关联性。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