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45首全)

  • 261.《堂成唐朝·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 262.《野老唐朝·杜甫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 263.《小至唐朝·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264.《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唐朝·杜甫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 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 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 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 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
  • 265.《义鹘行唐朝·杜甫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斗上捩孤影,噭哮...
  • 266.《李潮八分小篆歌唐朝·杜甫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 267.《复愁十二首唐朝·杜甫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身觉...
  • 268.《题张氏隐居唐朝·杜甫【其一】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其二】之子时相见,邀人...
  • 269.《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唐朝·杜甫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 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 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 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皙。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 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
  • 270.《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唐朝·杜甫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 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逼侧兵马间,主忧急良筹。 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雠。 朝廷壮其节,奉诏令参...
  • 271.《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唐朝·杜甫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 北上唯土山,连山走穷谷。 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 蓊匌川气黄,群流会空曲。 ...
  • 272.《又观打鱼唐朝·杜甫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
  • 273.《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唐朝·杜甫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干。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惟吾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 274.《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唐朝·杜甫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
  • 275.《为农唐朝·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 276.《客夜唐朝·杜甫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 277.《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唐朝·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
  • 278.《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唐朝·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城郭终何事,...
  • 279.《戏为六绝句·其一唐朝·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 280.《简吴郎司法唐朝·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