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

洪繻的诗词全集、诗集(472首全)

  • 261.《焦山(作者注:「七月既望。」)清朝·洪繻焦山腴秀压金山,江娥江上堆云鬟。寺里有山山有寺,一台二妙谁能删。中流容与云霞现,船头俯仰江山面。及停江时不见山,寺门缭绕青山甸。入寺寻幽众妙多,楼台倒影江心波。...
  • 262.《镇江城南玉夹山清朝·洪繻日暝黄鹄山,何处戴颙宅。山岚不见人,泉声出涧石。回望献花岩,不见招隐寺。杳杳林皋山,孤云与我至。
  • 263.《入市书所见清朝·洪繻荔支上市新桃红,绿竹雨过笋坼丛。村家争趁挑菜节,街店初度卖鱼风。杖头挂钱拟沽酒,酒楼近在市门东。入市蹩躠才数步,捞虾卖浆如走兔。碎裂粥鼓折饧箫,蚝筐满地钱满路。...
  • 264.《打鹿行清朝·洪繻崱屴千峰复万峰,峰峰如剑向人摐。密密藤萝看不见,中有千年鹿养茸。一群狰狞出苍狗,林中三鹿五鹿走。腥风恶兽踯躅奔,山猪趋前熊趋后。猎人持枪林中藏,不期中肩期中首。...
  • 265.《无聊自叙五首·其一清朝·洪繻少年负意气,溺志在诗文。唾手功名场,谓可张吾军。长途虽跌踬,怀抱犹凌云。谁知时世变,四海生楚氛。波涛鲸鲵声,风异不可闻!兵燹满寰区,世欲诗书焚。痛愤摧五内,尘思...
  • 266.《自闽海入闽江作清朝·洪繻海天一色云瞢腾,云开何乃见长城!长城非城千山青,中有山门五虎横。山门荡荡连海门,千回百折长江奔。中流江峡成海峡,束缚蛟龙留潮痕。潮来潮去山重叠,钱塘潮水不足论。...
  • 267.《感事,寄杨广文鸿图翁三首·其三清朝·洪繻低眉短气是儒绅,我已因人付笑嚬。卧榻唯将书作伴,浮家不与世为亲。深渊无处舒蟠蛰,勺水何妨寄泳鳞。且幸苍天庇閒散,炎灰安稳远昆岷。
  • 268.《寄别,叠梅樵韵·其一清朝·洪繻沧桑陆海荡蛟舟,屈子问天赋远游。家国沦胥三比日,乾坤萧索四围秋。伧荒人物争依晋,灭裂衣冠益慕周!送去如登仙岛路,故山虽好不堪留。
  • 269.《自闻汝东凶耗,怀人感事,日觉伤心;再作二首·其一清朝·洪繻一自沧桑变世尘,每闻时事辄伤神!已因故国肠将断,况为同侪泪满巾。天地无情催梦客,江山残劫到閒人。不堪回首看云物,处处风烟散渚蘋。
  • 270.《再送梁子嘉先生二首·其一清朝·洪繻秋风归去尉佗城,千里波涛万里情。客地竟逢沧海变,家乡须觅富春耕。路从绝岛洋关起,人向中原故国行。此后不胜天末望,鱼书尚寄一函轻!
  • 271.《近事三首·其三清朝·洪繻赋课刑书急似弦,可怜全岛万家烟!屠尸抛胔寻常事,簸土扬灰苦劫年。平地险生人瓮鲊,閒居惊拔眼钉钱。沈酣若得中山酒,一醉还须百岁眠。
  • 272.《徐城西访燕子楼二首·其二清朝·洪繻白杨红粉久成灰,我向城西访古回。太息岳阳鸿雁尽,楼头燕子不归来!
  • 273.《剧新百一诗清朝·洪繻新政言难罄,聊为举一隅。岂能鱼漏网,长觉雉离罦。天地空亭毒,江山等弃繻。闾阎虚盖藏,郊邑伏萑苻。律例繁兼猛,生谋有若无。千方图悉索,百末责均输。抑勒将刑迫,吹求...
  • 274.《海关吏清朝·洪繻陆行畏虎水畏波,恶知波向平地多。平地风波险而高,关吏时时张网罗。不论千艘与万艘,扬帆鼓棹即逋逃。风晴浪静不得去,关吏悉索如老饕。溪壑填盈开一面,行人舟子唤奈何。...
  • 275.《哀鸿篇清朝·洪繻芦塞腾霜威,大地填杀气。饥鹰搏击来,征鸿何处避。嗷嗷向南山,复逢矰缴绁。肃肃起秋声,飘飘洒毛血。爰集在中泽,俯仰且偷生。黍稻四野空,飞啄又安营。我作哀鸿诗,未终...
  • 276.《停战遣使纪事清朝·洪繻汉武射蛟临海岱,海水沸起蛟龙背。昆明习战战士多,楼船百万皆鹳鹅。海战虽失陆战兴,大冶堇山可铸兵。又况燕云森壮士,一朝众志自成城。君不见范阳鼙鼓动地来,李郭壁垒风...
  • 277.《寄澎湖许芬四首·其三清朝·洪繻分道出闽天,不复睹君面。归路茫茫阔于海,归心人人疾如电。回首遥望澎湖峰,一笠云垂渺不见。远寄新诗写性情,秋风木落飞片片。问君在何方?浪如山,波如练。
  • 278.《登泰山四首(选二)·其二清朝·洪繻庐阜有高峰,四溃皆奇特。灵境变幻间,一峰藏千亿。探奇心未餍,复到泰山侧。泰山层层高,别肇神仙域。直上五十盘,凌霄去不息。飞泉五千仞,山头惟一滴。满山柏戴云,悬磴...
  • 279.《番山近事·其三清朝·洪繻日日起烽烟,蛮山欲触天。军无诸葛鼓,费有贰师钱。万垤遭焚蚁,千峰叹站鸢。驱人牛马走,挽运到霜巅。
  • 280.《感望四首(选二)·其二清朝·洪繻东来不见旧梯航,故国依稀入望长。秦地埋头梁苑客,汉家俯首夜郎王。九边荒徼残云白,万里中原落日黄。此后未知何处去?穷愁多泪在沅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