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

洪繻的诗词全集、诗集(472首全)

  • 321.《港口望帆船清朝·洪繻港浦水迢遥,帆樯久寂寥。云迷瓯越路,岸断广州潮。闽舶空来往,倭关阻贩消。微茫烟霭外,况见海门焦。
  • 322.《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其四清朝·洪繻远海遥天缺一环,舟胶水涸到蓬山。果然雨碎长平瓦,信是风吹大散关。骇浪惊涛号泣痛,残霞斜照血痕殷。扶馀不见虬髯客,故国云容有赭颜。
  • 323.《寄讯友人自台北城移居淡水尾清朝·洪繻达士襟怀信不虚,江山随地是吾庐。王维辋水临川墅,潘岳河阳背郭居。千里琴樽千日酒,一房花木一床书。遥知淡水兰溪上,风月烟波结比闾。
  • 324.《过芜湖(三首〖作者注:「三月十夕。」〗)·其一清朝·洪繻隐隐蟂矶庙,迢迢谢尚城。一江灯火浸,两岸夜潮生。
  • 325.《柬梅樵三首·其一清朝·洪繻闻君向南投,曾过北投宿。试从鹿水头,一续「乌溪曲」。
  • 326.《金陵杂诗(作者注:「二月二十夜。」)清朝·洪繻虎踞龙蟠古帝阊,湖山虽歇尚苍苍。微茫无数前朝迹,叠嶂长江绕建康。下关浦口水悠悠,阛市东南占上流。狮子山头白门路,兵旗不似阅江楼。残泉犹有五龙澄,四角皇城剩两棱。...
  • 327.《西洋灯清朝·洪繻西人机巧无不可,不膏不脂能吐火。一缕荧荧放电光,日暮人家燃千朵。又有玻璃覆碗明,人家争置数盏灯。或悬虚空或插案,照耀微茫白雪生。中国圣人制度备,颠扑不破传利器。...
  • 328.《过大甲溪日暮口号(五七言)清朝·洪繻两山夹溪出,众水中流分。水落群石起,两山相对奔。一水渡未毕,西海已衔半边日。不辨山容辨水声,水声急驶如雷疾。水挟沙石流滔滔,鲸鱼有脊鲲有尻。风雨春秋发洪潦,一溪...
  • 329.《到北投寄兄清朝·洪繻健足佩书囊,奚童负行李。攀跻数仞峰,褰涉半溪水。随云入远村,望树问墟市。回首辨家乡,不见鹿溪涘。虽隔一重山,已过五十里。息驾竹林中,迎接主人喜。遥拜先生尘,来脱...
  • 330.《王君友竹索题简端清朝·洪繻相闻不相识,日日望新城。每逢北人至,辄询君姓名。君家在何处,迢迢新竹路。忆昔承平年,驱车城外度。可惜迟闻君,彼时未回顾!一自丧乱初,始得君素书。知君诗学好,展卷...
  • 331.《悼林乃营并及诸亡友清朝·洪繻总角之交五、六君,存者如星散如云。如何一年弱一个,数到林逋泪已纷。三施、二张、杨、丁、李,其间汝南最超群。令威亦具神仙骨,化鹤一去遗榆枌。又有廖、许及陈、蔡,同...
  • 332.《口号,代酬日儒白井氏韵六首·其二清朝·洪繻祸水惊千古,机关遍九州。错成炉莫铸,柯烂斧空收!已结纵横局,谁能汗漫游!先朝鞭策远,今日丧边筹。
  • 333.《八卦亭偶望清朝·洪繻海天无际暮烟浮,一线秋空数点愁。车马往来南北路,估帆向背东西流。青山出水围城郭,红树穿云压市楼。偶欲放歌亭下去,岚光月色暂勾留。
  • 334.《遇李石鹤孝廉赋赠二首·其一清朝·洪繻三生石上證前因,交道文章信有神!脱略形骸千古量,相忘辈行一朝亲。竟誇海岱逢奇士,自是闽天出晋人。此去长安万馀里,柳袍应拂帝京尘。
  • 335.《五十感伤四首(选二)·其一清朝·洪繻身世飘飘不系舟,茫茫大海任浮游。销磨豪气三千劫,龌龊年华五十秋。尘界不夷兼不夏,人间呼马又呼牛。此时荷到刘伶锸,万斛醇醪岂解忧!
  • 336.《内山即事二首·其一清朝·洪繻树古不知名,入山又一程。萧萧木叶响,时有鹿麋行。
  • 337.《门丁谣清朝·洪繻我公在何处,我公在县厅。我公不解事,解事有门丁。能令我公喜,能令我公怒。指挥不待公,我公殊不恶。我公下村乡,门丁能攘羊。鸾刀取其血,血是民汁浆。我公到城市,门丁...
  • 338.《海边耕清朝·洪繻大造茫茫谁真宰,东为青田西为海。海畔沙漠不见人,老农耕之筋力殆。拨沙拔茅锄作园,耕时十旬九旬喂。夏畦冒雨种地瓜,秋天霜冷枯根芽。荷锄负锸视地脉,不见瓜成但见沙。...
  • 339.《闻斗六一带被燬有感清朝·洪繻皇天降灾殃,发自倭人手。非彼能横行,天假为彗帚。雨膏二百年,时数丁阳九。或逢贪酷官,或遭跳梁丑。潢池有沸汤,小民受其咎。循环逾十秋,中辄生厄纽。曩岁刘公来,台海...
  • 340.《红山崎清朝·洪繻危云树末生,急客云中行。崚崚千石磴,俯瞰深溪清。万翠攒眼入,一红拍崖平。疏林夹流水,十里一镜泓。言是夏秋际,远山露列城。万井积邱垤,百峰互阴晴。登高望遥阜,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