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1873-1935) 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甘右滩人。清末在上与章太炎、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创办《国粹学报》。民国后入南社,长居北京,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一度出任广东教育厅厅长。以名世,与梁鼎芬、罗瘿公、曾习经合称岭南近代四家。作品兼见唐诗文采与宋诗骨格,人称"唐面宋骨"。对先秦、汉魏六朝诗文颇多精当见解。有《诗旨纂辞》、《变雅》、《汉魏乐府笺》、《魏文帝魏武帝诗注》、《曹子建诗注》、《阮步兵诗注》、《鲍参军诗注集说》、《谢康乐诗注》、《谢宣城诗注》、《顾亭林诗说》、《蒹葭楼集》等。

黄节的诗词全集、诗集(542首全)

  • 81.《北海子荷花湖畔送吴雨生清朝·黄节晚荷亭亭上岸立,朝日昽昽过雨迟。造化本来无尽态,乱中言别不须悲。
  • 82.《报宾虹寄画清朝·黄节青山忽飞来,置我几席间。如何所思人,梦寐空往还。苍波澹将夕,木叶秋渐阑。孤松郁奇姿,远峰修秃鬟。知非貌云林,意复高荆关。万事托笔端,于世真闲闲。迩来我为诗,视子...
  • 83.《予欲编后山年谱,久而未就,敷庵书来见促,赋此答之清朝·黄节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后山有是言,所志故甚远。何期冻死日,五十且不满。寒华萎高枝,良材老沟断。耻同世俯仰,一任岁修短。嗟哉生平诗,讵视位业损。我又念后山,不幸...
  • 84.《五月十三夜寄冷残索画清朝·黄节月上云回澹莫名,一池风柳飏荷声。独来直已从遗世,所遇何由恝忘情。林角飘灯光乱飐,草间盘蛤语交生。原知不是江南夜,寄与吾残为写成。
  • 85.《咏史·其一清朝·黄节论学疑植党,著书或谤诽。陆宣校医方,程子却讲艺。匪惟保厥身,正以善养气。痛赵尚笺骚,蒙伪乃注契。紫阳心更苦,矧复伤五季。人伦苟不绝,天意必有寄。方冬木尽脱,生机...
  • 86.《陈树人旅日本三年,有书展转问讯,为答一首清朝·黄节湖舠旧迹寻常溯,老去争怜百未成。汝尚清勤犹昨日,近劳书问说平生。心知违患宁能远,志不随人只独行。何事三年终作客,此怀兼为告元瑛。
  • 87.《杂诗·其三清朝·黄节沧海有回澜,水风自相激。道丧世益下,陆陵见平溺。晚清曾左伦,振亡岂以德。舍利先气谊,与事共休戚。数往论世儒,虽近那可得。冻雀依檐枝,汝亦争格磔。
  • 88.《南归,甫抵家门,次儿绶华遽殇。吟咏概绝,两月有馀。小暑日,独坐海幢寺后园,得句清朝·黄节鹤鸣失和只增伤,往复吟成鬓渐霜。历览死生元可了,岂知人世未能忘。荒畦野竹新添笋,落日僧寮已爇香。平日寻常经眼事,今朝惟有断人肠。
  • 89.《晚过岭学祠清朝·黄节老成凋谢我才来,后有千秋亦足哀。盛雨断樽陈发酵,覆茅中霤坏生苔。不奇天下殚残尽,独对林花寂寞开。孤抱向人无可说,晚祠香火自萦回。
  • 90.《春尽日过社园,风霾未开,丁香盛白,简汤定之·其一清朝·黄节一尘黄不上丁香,似雪翻风风却黄。日日好春风里过,令人梅雨忆江乡。
  • 91.《中秋夜怀秋湄清朝·黄节疏柳溪桥昔凭阑,去年月色独来看。望乡人更分南北,近水花才换燠寒。红蓼欲遮莲梗出,白云方送雁声酸。闲尝日辄寻游地,此夜怀君到漏残。
  • 92.《杂诗·其二清朝·黄节黄菊未始华,梧桐尚成阴。迟霜寡秋色,夏荫留鸣禽。譬彼绝续交,容我徘徊心。黄陈一已往,吾衰宁自今。能毋始今朝,更溯浔阳寻。南山不在目,有酒谁共斟。
  • 93.《除夜答宾虹寄画清朝·黄节千方思慰我,绘事乃其馀。世薄知贫友,民穷趣夜除。一寒多赠问,留岁为裁书。未与年俱改,春灯亦不如。
  • 94.《春尽前一日园榭中作清朝·黄节又负一春春欲阑,晚开红药亦将残。成阴节候愆时雨,入夏风暄革旧寒。花后长莲才寸寸,萍生与柳共漫漫。眼前万物关怀处,独向莺啼静里观。
  • 95.《宴集白鹅潭畔潘氏园亭醉中有题示同社诸子清朝·黄节海气苍茫月满汀,荷花风起细泠泠。隔江楼阁遮天白,落日河山向我青。钩䣊漫忧盟复社,老伧原耻泣新亭。神州戮力诸公在,无限苍生付醉醒。
  • 96.《丙午七月十三日旅沪江偶成清朝·黄节天末凉风黯黯秋,江湖木落又添愁。望风如靡三章约,厝火宁闻五绔讴。有梦华胥仍古国,几人晞发动神州。漏微尘事将毋似,欲语楞严不自谋。
  • 97.《退省庵有怀彭刚直清朝·黄节中兴祠庙满西湖,衡岳尚书早退居。未可白衣呼李泌,也随青笠学髯苏。风流顿尽东西泠,名迹何如大小姑。博得瀛洲分一席,江山如此再来无。
  • 98.《悼黄克强、蔡松坡,示刘栽甫·其一清朝·黄节旬日死二士,北斗方阑干。自非平生交,独为长夜叹。提携天下事,哽咽滔滔澜。吾党复何言,要盟渝岁寒。
  • 99.《游天寿山明陵清朝·黄节行舆走荦确,远树藏蛟螭。森然石立仗,见兹长陵碑。沧桑虽亦速,园寝能生悲。颓檐落鼠子,苍松低草蕤。永陵自恢张,碝石存圮基。怀哉望思陵,已矣王气衰。诸陵制何如,详诵...
  • 100.《哭袁季九师·其一清朝·黄节俯仰十四年,今朝始一恸。问居得噩耗,杀身讵为痛。所哭知我者,遇我不以众。乃无国士报,敛恨隔幽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