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诗词曲代表作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1661年—1722年在位),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康熙的诗词全集、诗集(1156首全)

  • 681.《渡济水清朝·康熙晓渡更临济水,野风时捲霓旌。几曲寒流荡漾,十月舆梁始成。
  • 682.《午日清朝·康熙令序当重午,南台日正中。玉阶鸣瀑水,瑶轸奏薰风。菖叶浮杯绿,榴花照槛红。临流看竞渡,转忆济川功。
  • 683.《景州观开福寺塔清朝·康熙涌塔高凌汉,穹隆拱法筵。虚铃含远籁,密宇绕寒烟。不问三车法,空劳七宝悬。偶过成小憩,漫比布金田。
  • 684.《兄裕亲王挽诗二律·其二清朝·康熙少小同居处,义深读孝经。赋诗明务本,携手问慈宁。乐善从无息,神襟物外停。繁忧题旧日,血泪染疏棂。
  • 685.《十一月三日泛舟黄河流凌始下舟行之顷河水莹洁波浪忽平清朝·康熙黄涛何汹汹,寒至始流凌。解缆风犹紧,移舟浪不兴。威行宜气肃,恩布觉阳升。化理应多洽,嚣氛顷刻澄。
  • 686.《由净慈寺经南屏诸山清朝·康熙纡曲南屏路,欣随步辇来。鸟飞惊玉仗,花落点经台。邃阁闻松籁,疏篱迸竹胎。双峰高不极,更在白云隈。
  • 687.《登岱清朝·康熙岩岩岱岳高无极,攀陟遥登最上头。路转天门青霭合,峰回日观白云浮。振衣巀嵲凌千仞,骋目苍茫辨九州。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须留。
  • 688.《违皇太后定省言怀清朝·康熙帐殿风高日影移,庭闱常忆问安时。寸心每自依清禁,慈念遥应系北陲。柔远肯教罹疾苦,除残焉敢惜胼胝。预期露布飞章入,早报瑶阶母后知。
  • 689.《大病少愈见春至述怀清朝·康熙神衰意绝见新春,忽报春风送紫晨。淑气虽催首正节,病躯不改定中身。心伤亿兆惜皇极,血尽黎元愧圣真。此后如先意未卜,红尘碌碌阜人民。
  • 690.《将军潘育龙久任封疆故存问赐诗清朝·康熙少年勇战启元戎,久任三秦铁石衷。守土防边资壮略,披坚敌阵表彤弓。升平当惜老臣在,竹帛还酬旧日功。白首怡神存硕果,愿期添算荷恩隆。
  • 691.《佛手柑清朝·康熙生绿熟黄却有因,清香闽峤共呈珍。似开贝叶瞿昙手,妙合华阴仙掌垠。异物不须传驿路,奇芬欣得近枫宸。画图尺素分枝干,相对无烦忆海滨。
  • 692.《榴花清朝·康熙未结千房实,先开五月花。红绡帘户下,疑似汉时槎。
  • 693.《西山驻跸夜闻秋声清朝·康熙西风吹长林,木叶响如雨。起视山月高,浮云无一缕。
  • 694.《尖齐圆健笔之四德戏作四首·其一清朝·康熙尖锐虽云利,锋铓日计摧。藏拙莫言巧,生花自有来。
  • 695.《晚过李靖庵二首·其二清朝·康熙苍茫绝顶树参差,落日还营过竹篱。念及凌烟留姓字,独于古壁一题诗。
  • 696.《滦河清朝·康熙寒边远绕至滦河,彻底清明不见波。驻辇徘徊千万里,石鲸两岸影嵯峨。
  • 697.《初秋清朝·康熙大火初收暑气残,金风吹动芰荷寒。鸣蝉送夏声声急,雨霁遥天万里看。
  • 698.《咏杜鹃花赐高士奇清朝·康熙石岩如火本天台,秀质丹心日月催。移根禁苑清诗句,朱夏山林惜茂才。
  • 699.《幸云栖二首·其一清朝·康熙鸟道沿江问信潮,石头恬静有归桡。转移至险看洄洑,尽得人防莫失调。
  • 700.《横城堡渡黄河清朝·康熙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惟此分渠利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