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诗词曲代表作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1661年—1722年在位),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康熙的诗词全集、诗集(1156首全)

  • 1101.《咏花清朝·康熙奇蕊琼葩缀碧枝,幽香独占美丰姿。薰风初到窗前赏,疑是仙花月下移。
  • 1102.《题耕图二十三首·其十五·第十五图(收刈)清朝·康熙满目黄云晓露晞,腰镰穫稻喜晴晖。儿童处处收遗穗,村舍家家荷担归。
  • 1103.《题耕图二十三首·其十八·第十八图(舂碓)清朝·康熙秋林茅屋晚风吹,杵臼相依近短篱。比舍舂声如和荅,家家篝火夜深时。
  • 1104.《汗血马清朝·康熙骅骝应产渥洼中,骨相昂藏汗血红。星角晶荧如掣电,霜蹄蹀躞已追风。
  • 1105.《入山海关清朝·康熙长城尽处海山奇,守险无劳百万师。寰宇苍生归历数,当年指顾定鸿基。
  • 1106.《回銮复过惠山清朝·康熙是谁妙笔点峦容,蕴藉迎人四五峰。堪挹山泉烹雀蕊,并添新黛入瓯浓。
  • 1107.《春昼二首·其一清朝·康熙液池冰泮后,阿阁燕来初。昼转铜壶漏,春添玉案书。晴丝烟乍捲,花雾绮还舒。万象生成意,欣欣各自如。
  • 1108.《经永平城南清朝·康熙三代幽偏地,秦时右北平。川原绵大陆,形胜借坚城。晴日初迎辇,春风暗拂旌。龙山遥入目,缥缈白云横。
  • 1109.《雨中远望清朝·康熙庭槐开御幄,云气逼遥岑。雨湿銮铃重,风吹辇路深。芭蕉分碧叶,䓿萏荐香林。极目天边望,斜阳半岭阴。
  • 1110.《夏日口外寄宫中清朝·康熙翠盖鸾旌出,平明刻漏同。油云驱暑气,时雨引清风。山脉经年秀,泉形此日充。遥遥千里外,回首忆深宫。
  • 1111.《行间赐大学士张玉书清朝·康熙畴昔谋康阜,除顽事战攻。若非扬九伐,何以靖三农。古义严声讨,儒臣在折冲。遐荒风雪里,扈跸纪军容。
  • 1112.《冬日重登清凉山清朝·康熙紫府名山忆旧踪,招提驻䍐认云松。阴崖尚有春时雪,落日仍听下界钟。塞远浑河寒更白,林疏恒岳翠逾重。祝釐交叶人天庆,银榜新题遍五峰。
  • 1113.《中秋书怀清朝·康熙多病多悲感百端,暂来此地驻琼銮。岩间雨歇衣还湿,岭外云开露未乾。风激清潭三汲浪,秋催堕叶五更寒。惊看圆月峰头出,似照愁肠劝夕餐。
  • 1114.《赐将军吴英清朝·康熙水陆封疆六十年,曾经百战驾轻船。蓬台远涉鲸鲵浪,岛屿全消烽火烟。将老偏宜立志壮,宸襟每注施恩延。波涛有作须先靖,黾勉防微计未然。
  • 1115.《忆陜西·其二清朝·康熙秦岭河西风俗淳,尚馀刚劲气难驯。宽严相济毋偏执,教养兼施在体仁。官久每闻滋反覆,吏新未晓作陶甄。小诗自觉乏文丽,可尽衷肠对士民。
  • 1116.《榴花清朝·康熙丹诚映白日,艳色喜清幽。嫩绿疏棂外,开时傍翠楼。
  • 1117.《夜登泰山清朝·康熙日斜登泰岱,岭腹隔层霄。深夜回銮处,便忘石磴遥。
  • 1118.《将之山庄四首·其一清朝·康熙畏暑心何胜,平明出玉墀。万几岂歇息,临政有畴咨。
  • 1119.《回銮中河三首·其三清朝·康熙锦缆牵舟远,蒲帆逐浪深。回看旧跸处,不竞自澄心。
  • 1120.《由广泉寺至卧佛寺清朝·康熙岩边青竹低临水,云外岚峰半入天。僧舍无人常寂寂,山门洄绕是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