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洞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共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李洞的诗词全集、诗集(168首全)

  • 41.《终南山二十韵唐朝·李洞 关内平田窄,东西截杳冥。雨侵诸县黑,云破九门青。 暂看犹无暇,长栖信有灵。古苔秋渍斗,积雾夜昏萤。 怒恐撞天漏,深疑隐地形。盘根连北岳,转影落南溟。 穷...
  • 42.《宿鄠郊赠罗处士唐朝·李洞 川静星高栎已枯,南山落石水声粗。 白云钓客窗中宿,卧数嵩峰听五湖。
  • 43.《吊草堂禅师唐朝·李洞 杖屦疑师在,房关四壁蛩。贮瓶经腊水,响塔隔山钟。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如何不见性,倚遍寺前松。
  • 44.《秋宿润州刘处士江亭唐朝·李洞 北梦风吹断,江边处士亭。吟生万井月,见尽一天星。 浪静鱼冲锁,窗高鹤听经。东西渺无际,世界半沧溟。
  • 45.《怀圭峰影林泉唐朝·李洞 吾家旧物贾生传,入内遥分锡杖泉。 鹤去帝移宫女散,更堪呜咽过楼前。
  • 46.《述怀二十韵献覃怀相公唐朝·李洞 帝梦求良弼,生申属圣明。青云县器业,白日贯忠贞。 霭霭随春动,忻忻共物荣。静宜浮竞息,坐觉好风生。 万国闻应跃,千门望尽倾。瑞含杨柳色,气变管弦声。 百...
  • 47.《题新安国寺唐朝·李洞 佛亦遇艰难,重兴叠废坛。偃松枝旧折,画竹粉新干。 开讲宫娃听,抛生禁鸟餐。钟声入帝梦,天竺化长安。
  • 48.《题学公院池莲唐朝·李洞 竹引山泉玉甃池,栽莲莫怪藕生丝。 如何不似麻衣客,坐对秋风待一枝。
  • 49.《题尼大德院唐朝·李洞 云鬟早岁断金刀,戒律曾持五百条。台上灯红莲叶密, 眉间毫白黛痕销。绣成佛国银为地,画出王城雪覆桥。 清净高楼松桧寺,世雄翻愧自低腰。
  • 50.《宿凤翔天柱寺穷易玄上人房唐朝·李洞 天柱暮相逢,吟思天柱峰。墨研青露月,茶吸白云钟。 卧语身粘藓,行禅顶拂松。探玄为一决,明日去临邛。
  • 51.《锦城秋寄怀弘播上人唐朝·李洞 极顶云兼冻,孤城露洗初。共辞嵩少雪,久绝贝多书。 远照雁行细,寒条狖挂虚。分泉煎月色,忆就茗林居。
  • 52.《郑补阙山居唐朝·李洞 高节谏垣客,白云居静坊。马饥餐落叶,鹤病晒残阳。 野雾昏朝烛,溪笺惹御香。相招倚蒲壁,论句夜何长。
  • 53.《赠王凤二山人唐朝·李洞 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养药同开鼎,休棋各枕奁。 相逢九江底,共到五峰尖。愿许为三友,羞将白发撏。
  • 54.《送沈光赴福幕唐朝·李洞 泉齐岭鸟飞,雨熟荔枝肥。南斗看应近,北人来恐稀。 潮浮廉使宴,珠照岛僧归。幕下逢迁拜,何官着茜衣。
  • 55.《和淮南太尉留题凤州王氏别业唐朝·李洞 清秋看长鹭雏成,说向湘僧亦动情。节屋折将松上影, 印龛移锁月中声。野人陪赏增诗价,太尉因居著谷名。 闲想此中遗胜事,宿斋吟绕凤池行。
  • 56.《冬忆友人唐朝·李洞 吟上山前数竹枝,叶翻似雪落霏霏。 枕前明月谁动影,睡里惊来不觉归。
  • 57.《送三藏归西天国唐朝·李洞 十万里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
  • 58.《送远上人唐朝·李洞 海岳两无边,去来都偶然。齿因吟后冷,心向静中圆。 虫网花间井,鸿鸣雨后天。叶书归旧寺,应附载钟船。
  • 59.《送曹郎中南归,时南中用军唐朝·李洞 桂水净和天,南归似谪仙。系绦轻象笏,买布接蛮船。 海气蒸鼙软,江风激箭偏。罢郎吟乱里,帝远岂知贤。
  • 60.《寄清演唐朝·李洞 忽闻清演病,可料苦吟身。不见近诗久,徒言华发新。 别来山已破,住处月为邻。几绕庭前树,于今四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