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

林朝崧的诗词全集、诗集(871首全)

  • 101.《寿吕缦翁四首·其四清朝·林朝崧著书门户映花关,海屋筹添鬓已斑。长共灵光留鲁国,肯抛芝草出商颜。久叻世好葭莩末,曾接清尘杖履间。今日登堂逢览揆,为君杯酒赋南山。
  • 102.《雾峰杂咏十首·四·其四·莱园清朝·林朝崧郎官八载返星辰,楼阁连云又一新。鹤发鱼轩千万寿,孙曾舞綵满堂春。
  • 103.《清朝·林朝崧楚楚衣裳好,营营巧佞兼。出身由逐臭,生性解趋炎。棕拂挥能避,饧枝集自黏。休思点良玉,韫■早深潜。
  • 104.《咏史五首·其二清朝·林朝崧下床卧许汜,上床卧陈登。求田复问舍,咄咄何足称。燕雀不知鹄,莺鸠翻笑鹏。世事久反覆,俗论讵堪凭。
  • 105.《喜琅儿生清朝·林朝崧星星点鬓余垂老,婉婉投怀汝始生。万事后人堪一笑,百年有托慰无成。承家文武流风远,阅世沧桑旧局更。翘首前途奢望在,欲教温峤试啼声。
  • 106.《次韵和仲衡过田居之作清朝·林朝崧竹树连云暮色苍,草堂樽酒话悲伤。一家楚越书传雁,十载干戈劫换羊。故物道南求犊鼻,行装驴背卸诗囊。远游何似归耕好,身种胡麻妇种桑。
  • 107.《沪尾·其一清朝·林朝崧江边柳树系归舟,十载重来怕上楼。望断鹭门衣带隔,鸟飞不到水悠悠。
  • 108.《咏菊·其一清朝·林朝崧风中袅娜雨中颦,篱下含香寄此身。惆怅一枝清瘦甚,秋来无主属何人?
  • 109.《效阮公咏怀三首·其一清朝·林朝崧海外有九州,域中非一姓。王风久已颓,霸图日相竞。报怨吴入越,据要楚取郑。秦强六国惧,晋微五胡盛。于戈方北伐,玉帛又南聘。纷纷长不已,扰扰宁有竟!春、陵各养士,苏...
  • 110.《瑞轩观芍药再咏·其一清朝·林朝崧轻阴细雨养花天,婪尾韶光最可怜。领略玄晖诗句好,翻阶红影午风偏。
  • 111.《仲衡侄至自厦门赋示清朝·林朝崧悠悠七载别离心,山馆挑灯语夜深。存没两行华屋泪,盛衰一曲雍门琴。陇西已愧家声坠,建德难将乐土寻。便合与君作沮溺,耦耕避世白云岑。
  • 112.《归故居三首·其一清朝·林朝崧劳劳走风尘,一身为形役。飞蓬寻本根,暂返山中宅。叹息陵谷迁,人事亦变易。交情一雀罗,世味两鸡肋。
  • 113.《次韵寄赠梁任公先生启超清朝·林朝崧歌风空忆汉天子,大地烟尘窜蛇豕。悽绝遗山野史亭,有泪如铅和笔泚。忆岁戊戌秋八月,南海入朝正纲纪。改弦更张清庙瑟,圣人侧席心腹恃。蜀亮秦猛今再生,太阿何妨柄授以。...
  • 114.《北游感兴四首·其三清朝·林朝崧西门虎帐记谈兵,兄弟平原隔死生。莫问当年参佐廨,寒潮打处已无城。
  • 115.《过涂城故址·其一清朝·林朝崧秋草萋萋废垒平,廿年前是伏波营。古榕树下閒扪虱,旧事能谈有老兵。
  • 116.《季夏病中,喜仲衡侄携第四姬见过,即次其四清朝·林朝崧竹林与汝渐徘徊,座有庄生共笑咍。禁说交情妨作恶,强邀时誉拙寻媒。浮生忧患垂垂老,世路风波滚滚来。何日粗酬身事了,尽携鸡犬上蓬莱。
  • 117.《倦寻芳·和豁轩韵清朝·林朝崧我斟绿酒,卿倚红腔,且慢归去。小劫华严,牢落一般情绪。耳畔琵琶胡语咽,何心金屋深深住。怨佳人甚东西沟水,便吟愁句。看满目江山摇落,谁解吹红?再著霜树。绝代文章,...
  • 118.《台中竹枝词·其二清朝·林朝崧大墩墩下好婆娑,处处旗亭夜夜歌。闻说风光非本地,佳人来自北方多。
  • 119.《静坐清朝·林朝崧竹林绕屋午阴凉,静坐轩中觉日长。合眼齁齁闲数息,案头销尽一炉香。
  • 120.《临别重赠伯兄荫堂清朝·林朝崧一别心知隔汉蕃,阳关三叠断人魂。谁能更忍临歧泪,聊复同倾祖帐樽。风雪对床空有约,飞沉异路复何言!回思畴昔提携意,不敢穷途说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