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诗词曲代表作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在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有大兴文字冤狱、《四库全书》的编撰等。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的诗词全集、诗集(42319首全)

  • 5001.《题含青斋清朝·乾隆精舍曰含青,朴斲梵宫侧。昔岁与之额,即今了不隔。细绎两字义,难分主与客。谓斋含乎青,四围绕山色。谓青含乎斋,舍斋青莫得。万法率如斯,立字安名惑。而我方循名,其失...
  • 5002.《豁如室清朝·乾隆室盖取其温,曲折避风轻。而此室独敞,豁如故得名。因思名与实,何曾有定衡。但绎题额义,足以怡神情。廓然而大公,虚受弗满盈。内圣外王学,胥宜勉力行。
  • 5003.《即事清朝·乾隆江宁旋跸时,北省胥报雨。山陜为尤渥,其馀种亦普。惟卫辉大名,泽偏靳二府。麦固已失收,仅得耩禾黍。及渡河而北,晴久风堀土。齐境过将毕,所历千里许。一例为望霖,云兴...
  • 5004.《南池杂咏清朝·乾隆适才太白试登楼,咫尺南池可罢不。一入门心生敬慕,碑亭因是圣文留。几株古树护澄池,池畔三间老杜祠。便弗叩还应下拜,此人诗合是吾师。李杜由来伯仲行,吾云旗鼓异相当。...
  • 5005.《展龙井所弆临苏东坡书和过溪桥诗卷三叠前韵清朝·乾隆通守钱塘者,性实乐林邱。儒墨不复论,那较春与秋。时来寻辨才,溪桥过不留。不留乃真留,千年占灵湫。书诗藏石渠,频阅绨几头。临书□此间,得皮笑粗浮。赓韵凡三度,匪云...
  • 5006.《再叠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诗韵清朝·乾隆天竺居南灵隐北,一冈为隔路原连。湖西自古两巨寺,径侧恒通几道泉。之问五言窘观日,公垂合相咏侵烟。至今僧海依然夥,几个能参指月禅。二寺唐时各殷富,顿殊此日岁年深。...
  • 5007.《登凤凰山澄观台清朝·乾隆凤凰山旧号,澄观台新名。新名与旧号,一例因幻成。既以来是山,斯台能弗登。江山一揽全,实足畅心情。金宋元明间,其故多变更。江山祗淡然,何曾系废兴。下台问景前,松送...
  • 5008.《蕴真斋清朝·乾隆斋名曰蕴真,其义亦有取。真正伪乃邪,闲邪正方树。何莫非性功,左右逢源所。蕴则性存存,顺应大公溥。误认一概藏,斯失为城府。
  • 5009.《澄霁楼清朝·乾隆天淡云间时,素宇宜澄霁。霁景加以澄,秋光美鲜俪。而更宜登楼,万里无纤翳。乃知谢重误,奚必资点缀。农功庆时旸,茂实结谷穗。
  • 5010.《晴爽(七月初二日)清朝·乾隆农谚有常谈,勤农时记心。不畏初一雨,却畏初二阴。昨晚作细雨,入夜檐泉斟。踊惧明不止,为之弗安衾。何期五鼓晴,诘晓云归岑。徐观石挺边,曈昽旭日临。爽气拂素宇,轻籁...
  • 5011.《雨(六月二十七日)清朝·乾隆冈坂甫觉乾,炎蒸近颇遽。常年望晴际,转为望雨处。四山蔚垂云,倏忽飞嘉澍。倾倒复悠扬,瀰漫亟布濩。须臾檐瓦间,纷落如瀑布。既以湔溽暑,亦更利农务。旋霁飒爽凉,两得...
  • 5012.《题烟云集绘册·其三十八·毕良史溪桥策杖清朝·乾隆石溪那畔草亭空,森森绿竹佳荫笼。过桥寻亭者两翁,桥头小立顾语衷。声不可闻神可通,濠梁之上庄惠逢。鯈鱼出游意从容,鱼知乐否相咨中,炙毂博辨不可穷。
  • 5013.《香岩室清朝·乾隆我昔游金陵,悦彼山阴景。倚壁复临江,厥有招提境。归来写其状,喜此亦横岭。虽非俯绿波,搆筑颇相等。宛转步回廊,牝洞栖嵓迥。大士坐如如,异同一以屏。何当恒于兹,清供...
  • 5014.《无尽意轩清朝·乾隆背山复临水,仁智会心那。心者意之本,意为心式讹。其本不失正,讹亦非殊科。气求及声应,相感资藉多。悟轩无尽者,舍斯而更何。
  • 5015.《雷雨(四月廿六日)清朝·乾隆过午燥西阳,傍晚升云气。须臾作雷声,雨丝忽棼至。篷窗遂摐鸣,一川
  • 5016.《雨(四月十八日)清朝·乾隆卓午云才布,交申雨遂纷。沃心副希冀,泽物特殷勤。期䟎五日近,润沾四寸深。入宵听淅沥,惟惕以为欣。
  • 5017.《灵岩杂咏五叠沈德潜韵·其四·涵空阁清朝·乾隆杂咏第四章,高阁吟涵空。兹实有层宇,拾级披清风。是耶亦非耶,名象混鱼龙。五百年之后,将复传离宫。
  • 5018.《赵北口行宫西轩作清朝·乾隆西轩咫尺临淀池,窗俯清波淼万顷。向喜凭之吟杜甫,恰合天水相与永。别斯弗到凡数年,来往吾胸爱清境。兹来建置却殊前,溪外亭台修以整。回廊宛转遮高低,欲因骋目何由骋。...
  • 5019.《痕都斯坦玉羊头瓜辨瓢歌清朝·乾隆鹿台嘉产来遐陬,彼中良工细雕锼。式异汉杯及商卣,瓢饮一具琢美球。瓜分数瓣花叶浮,曲柄回顾为羊头。匪夷所思用意周,其脂非远其性柔,东陵关内伊谁侯。
  • 5020.《静含太古山房清朝·乾隆落斜不数武,而总步仄径。于密忽小溪,山房朴以净。邻虚意为永,据迥峰罗胜。开窗引清风,可望亦可听。松籁为丝竹,石棱供饾饤。静色与清声,不尘总悦性。把笔欲吟难,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