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十四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项鸿祚|

又是同云酿雪天,猧儿嫌冷唤愁眠。为郎憔悴有谁怜。

猜您喜欢

  • 1.《思君恩唐朝·令狐楚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 2.《七星坛宋朝·林同叔十年客梦忆南徐,玉案曾看绿篆书。今日星坛香一瓣,恍如身再到冲虚。
  • 3.《武夷回宿护国寺明朝·朱谏九曲循溪下,长桥卧彩虹。客怀怜蟋蟀,秋意在梧桐。古寺钟初定,虚窗日正中。翻然动归思,新水送孤篷。
  • 4.《登泰山绝顶明朝·李杰五岳镇坤维,其东雄泰岱。岩岩一何高,屹立霄汉外。神灵所攸钟,秩祀宜万代。我来属深秋,登陟览胜槩。云开旭日升,峰峦新染黛。盘盘上涧谷,石磴豁复隘。凉飙起虚谷,飒飒...
  • 5.《送胡南征还皖城明朝·李之世浮上海踪动隔年,归心忽系绿杨烟。锦袍白马嘶芳甸,翠管银筝上画船。岭海交游新臭味,燕台花月旧因缘。奚囊收拾江山去,又向云中飏玉鞭。
项鸿祚的诗词曲代表作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