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其二

词牌名采桑子|朝代:清朝|作者:项鸿祚|

镂金蹙雾红衫薄,妆罢嫌迟。出茧双眉,不遣春愁露一丝。

猜您喜欢

  • 1.《观永乐公主入番唐朝·孙逖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 2.《咏史十二首·其八·郦食其元朝·李昱皓首犹誇八尺躯,入门长揖岂豪粗。时人不识监门吏,英主偏知好酒徒。东下齐城从染镬,西开汉国未分符。虽于青史惭前箸,曾是区区一竖儒。
  • 3.《别胡伯弘仲源叔敬季祥诸昆仲元朝·李昱斗魁山下树参天,文定流风几代传。兄弟四人皆好客,乡闾诸老总称贤。花溪雪霁春摇荡,翠岘云深路接连。金石交情有如此,临分焉敢废诗篇。
  • 4.《苦饥明朝·吴应雷数口萧然窘杀人,此生迂拙只安贫。汶阳闻道蹲鸱熟,一拟移居送老身。
  • 5.《和籴米明朝·李之世饥鼠徙邻家,山僮赴米市。虽傍海人居,常餐少鲜味。顿顿摘青葵,八口仰空地。束带不任锄,蔬食犹怀愧。遥望南桥坡,青苗早抽穟。纵乏豚蹄祝,颇谙老农意。
项鸿祚的诗词曲代表作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