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吴王此地有楼台

词牌名忆王孙|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吴王此地有楼台。风雨谁知长绿苔。半醉闲吟独自来。小徘徊。惟见江流去不回。

猜您喜欢

  • 1.《颂古六十二首·其十三宋朝·释清远打面还他州土麦,唱歌须是帝乡人。现成财本成家者,多见饥寒在子孙。
  • 2.《孙保义求偈宋朝·释怀深省缘知足常安乐,广费多求损道情。闹市门头祖师意,放教心地坦然平。
  • 3.《越来溪元朝·虞堪每踏扁舟过越来,青山何处复登台。野花荆棘多迷恨,空逐寒沙白鸟回。
  • 4.《再与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探梅明朝·李孙宸忆昨探梅梅乍放,芳菲数日竟难支。春疑太早输寒改,花自含情斗后期。当眼已无迎客朵,别园犹有避人枝。殷勤更订重开日,留得青尊为汝迟。
  • 5.《厓山吊古·其三明朝·李之世崚嶒奇石倚晴霄,大海风云压暮潮。涛覆星辰惊地轴,阵连鱼鸟撼天杓。人亡故国山河在,碑隐荒苔世代遥。无限哀魂招不得,断猿啼处草萧萧。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