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贺汪伯唐子娶妇

词牌名贺新郎|朝代:清朝|作者:张一麟|

老子擎天手。

到年来、婆娑风月,无心圭卣。

绣佛长斋隐人海,万事秕糠尘垢。

但甘为、哀鸿奔走。

酒肉朱门道旁骨,为郎君、积德求佳偶。

宾欲醉,筵无有。

桃花流水春深后。

见新人、心肠菩萨,同符君舅。

玉镜台前青绫幛,昧旦双双上寿。

更准备、催妆几首。

织就天孙宫样锦,问而翁、被得苍生否。

君子曰,众人母。

注释

1. 押有韵

猜您喜欢

  • 1.《瑞香花诗(有引)明朝·朱瞻基 瑞香花,叶如织。其叶非一状,花开亦殊色。或如玛瑙之殷红,或如玉雪之姿容。或含浅绛或深紫,细蕤叠萼芬玲珑。腊后春前花未放,先春独占梅花上...
  • 2.《次丁志道宪使迎诏韵二首·其一元朝·施琪驿使传宣到谢城,群公联辔出郊行。芝泥恩重春风暖,柏府云开晓日晴。礼乐光华逢圣治,衣冠鼓舞庆文明。从知寰宇多生意,随地欣欣草木荣。
  • 3.《会同年二首·其一明朝·王立道对酒复何疑,相惊十载期。鲲鹏同变化,鹓鹭数追随。筵敞通侯第,歌怜少女词。不愁归路暝,后会恐参差。
  • 4.《越滋宿小斋戏成明朝·何巩道月出横斜树色空,石床人醉竹帘中。心同蚕茧千丝乱,泪共渔灯数点红。荇叶近添鸂鵣水,藕花遥起鲤鱼风。松窗正有无穷梦,只恐阳乌在海中。
  • 5.《上祖母过太淑人寿明朝·邵迎恩南极光临夜未央,弹丝吹竹奉瑶觞。露垂仙境桃应熟,雾湿寒霜梅正香。八表同风开寿域,五云异彩映高堂。明年竹马儿童看,萱草春深岁月长。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响应,轰动全国。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1943年10,因病逝世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