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贺狄巽公长郎九乾新婚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张一麟|

用九乾元见在田。

海虞瑶岛咏胡天。

武襄门第月长圆。

西洛才名称国宝,东莱博议本家传。

戴铜面具拜张仙。

注释

1. 押先韵

猜您喜欢

  • 1.《次韵即事元朝·王璋莫为清醪忆故乡,喜闻社瓮响糟床。鲈鱼未出江头网,螃蟹初登步下艎。醉罢邻窗鸡扑碌,梦回空案鼠跳梁。谁言处士无供具,也得山童爨欲凉。
  • 2.《春日漫兴二首·其一元朝·陈镒人闲境亦幽,鸟鸣山更静。临流玩落花,清兴与川永。
  • 3.《次韵林千之秋夜见怀宋朝·周行己清夜炯不寐,虚窗入圆璧。鸿雁正南飞,庭柯已改色。四运无停景,欻见节序隔。百物自穰穰,吾心自寂寂。秋物本何悲,君悲当自适。楚玉非达士,泪苦为秋滴。不如陶渊明,浊醪...
  • 4.《还家涂中宋朝·曾绎疏林残岭起昏鸦,腊尽行人喜近家。江北江南春信早,傍篱穿竹见梅花。
  • 5.《吴山明朝·田立家巍峨神岳镇西都,汉畤秦封此奥区。鳌戴五峰连地轴,龙湫百道落天吴。村翁报事春秋肃,圣代明禋礼数殊。我亦升中乞昭贶,四维千载巩皇图。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响应,轰动全国。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1943年10,因病逝世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