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感

词牌名谒金门|朝代:清朝|作者:曾廉|

莫延伫。早看莎鸡振羽。

吹过杨花芦作絮。谁觅玉人处。

百发萧萧几许。断茧千头万绪。

彩笔金樽寻旧侣。梧桐深夜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猜您喜欢

  • 1.《菜羹赋宋朝·苏轼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嗟余生之褊...
  • 2.《独坐宋朝·程自修终南在吾目,秋色远接应。谁招天外翠,来作窗中靓。娟娟初画眉,盈盈独临镜。云去物象空,月出心源莹。我欲往从之,有客誇捷径。洗耳复洗耳,松风入清听。
  • 3.《声声慢·秋声淅沥宋朝·奚汉秋声淅沥,楚棹吴鞭,相逢易老颜色。桐竹鸣骚音韵,水云空觅。炎凉自今自古,信浮生、有谁禁得。漫回首,问黄花还念,故人犹客。莫管红香狼籍。兰蕙冷,偏他露知霜识。木落...
  • 4.《吴市重逢陆大立顷有赠明朝·吴蕃昌西风暮雨下沧浪,短鬓黄花并有霜。一问故人多宿草,再来歌地是衰杨。平原旧客今谁在,伏胜遗经半未亡。还取青尊尽畴昔,月明重与向山塘。
  • 5.《潭柘寺读书明朝·李奇玉读书潭柘巅,身在白云里。开轩豁远眸,风瀑洗心耳。古木挂青蛇,云是二龙子。下方钟磬馀,僧寮各栖止。山童剔残灯,扫叶烹泉水。阒然群籁寂,明月射窗几。
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戊戍维新运动中,曾上书朝廷,指责康有为、梁启超为“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假权行教”之徒。时雀塘铺(今新邵县境内)人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倡新学。曾于邵阳学宫会集群儒斥樊“倡邪说,背圣教”,将其驱逐出邵阳。清末,列强入侵,日寇占琉球,蚀高丽(朝鲜),进而图犯辽边,“国将不国”。曾慷慨陈词,反对乞和,主张启用刚正忠义将帅,力拒外敌,以固边疆。八国联军侵华(1900),曾随李秉衡出兵抗击。兵败,李自杀,曾投江为部卒营救。后调任陕西候补道,继续支持义和团保卫北京、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义和团而获罪,遂隐居贵州锦屏县的梅屏山下,筑“掘阅园”从事教学与著述。1902年客居贵州后从事于改编元史,著成《元书》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证》4卷。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元史新编》为蓝本,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力于广搜中外史料、考订史实以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纲常大义。宣统二年(1910),曾返故乡,长杨塘书院。其时已废科举,兴学堂,曾仍力倡旧学,尚孔孟之道,以“仁学”自勉。民国2年(1913)邀同仁筹募钱粮,建立“岩畔村积谷会”,解饥民之困。民国17年农历六初三日逝世。著有《元书》等书传世。有《瓠庵集》、《瓠庵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