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蜕园

词牌名洞仙歌|朝代:清朝|作者:曾廉|

餐风饮露,不为谋生计。

知道皮囊本来赘。

问如何、一片悽婉声情,浑不似、春鸟歌喉流丽。

几年孤愤在,沈蛰空山,惟爱绿阴覆檐际。

已万事会心,科睡方酣,竹床清、柴扉教闭。

但博得、一时懒虫名,又不合、人閒尚留残蜕。

注释

1. 押霁韵

猜您喜欢

  • 1.《寒食江州满塘驿唐朝·宋之问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 2.《七夕穿针南北朝·柳恽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 3.《师自作真赞·其四宋朝·释守卓南海之滨,兔生两角。幕阜之顶,硗硗确确。从十年游,脚跟皴剥。讨甚机锋,七错八错。
  • 4.《平床翠黛元朝·刘跃好山当户削平床,彷佛眉横翠黛长。月镜高悬云影净,萝衣深掩露华香。不妨醉客移春梦,绝胜佳人试晓妆。雷电六丁如可檄,为君移向读书堂。
  • 5.《宿南禅废寺明朝·李应徵寥落春城寺,翛然对野僧。庭乌朝下食,山鬼夜窥灯。心义空微晤,尘劳断未能。松寮疏雨过,片月照枯藤。
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戊戍维新运动中,曾上书朝廷,指责康有为、梁启超为“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假权行教”之徒。时雀塘铺(今新邵县境内)人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倡新学。曾于邵阳学宫会集群儒斥樊“倡邪说,背圣教”,将其驱逐出邵阳。清末,列强入侵,日寇占琉球,蚀高丽(朝鲜),进而图犯辽边,“国将不国”。曾慷慨陈词,反对乞和,主张启用刚正忠义将帅,力拒外敌,以固边疆。八国联军侵华(1900),曾随李秉衡出兵抗击。兵败,李自杀,曾投江为部卒营救。后调任陕西候补道,继续支持义和团保卫北京、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义和团而获罪,遂隐居贵州锦屏县的梅屏山下,筑“掘阅园”从事教学与著述。1902年客居贵州后从事于改编元史,著成《元书》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证》4卷。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元史新编》为蓝本,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力于广搜中外史料、考订史实以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纲常大义。宣统二年(1910),曾返故乡,长杨塘书院。其时已废科举,兴学堂,曾仍力倡旧学,尚孔孟之道,以“仁学”自勉。民国2年(1913)邀同仁筹募钱粮,建立“岩畔村积谷会”,解饥民之困。民国17年农历六初三日逝世。著有《元书》等书传世。有《瓠庵集》、《瓠庵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