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柳

词牌名高阳台|朝代:清朝|作者:刘炳照|

密叶藏鸦,长条系马,灞桥即是天涯。

纤手攀来,销魂何况临歧。

斜风细雨都经惯,一丝丝,织就相思。

试猜详,半是情丝,半是愁丝。

当年张绪风流甚,叹而今顿减,旧日腰围。

窣翠抛青,江南客思凄迷。

劝伊莫作漫天絮,怕萍踪、漂泊东西。

且消停,绾住韶光,系住斜晖。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留盦词卷一

猜您喜欢

  • 1.《虎邱竹枝词二首·其一清朝·方仁渊画船载酒出阊门,携得如花伴玉樽。灯影摇红人薄醉,销魂最是近黄昏。
  • 2.《周茂叔郎中濂溪宋朝·释道潜莲花峰下水,东出其流长。十里漱石齿,锵然韵珩璜。坡陀滀野岸,烱烱浮明光。衣冠有旷士,眷此宜徜徉。乞身不待老,结屋栖其旁。高风慕箕颍,不羡尚书郎。松菊手自插,葱葱...
  • 3.《幽居自适明朝·吴孟端结庐在人迹,松竹动清风。流水尘襟洗,浮云眼界空。菊开秋色破,枫老晓霜红。谁解狂歌客,道穷心自通。
  • 4.《不是路明朝·沈受先丑上:放下衣包。径入华堂便折腰。生:呀。大哥。你为何事来。丑:小子自京中来。生:有何话说。丑:来通报。生:到此来报甚事。丑:有京报令郎连中三元。。蓝袍脱却换宫袍...
  • 5.《牧羊关明朝·谷子敬恰才共野老清辰饮。因此伴沙鸥白昼眠。觉来时怎生这钓鱼船不见。这其间黄芦岸潮平。白蘋渡水浅。莫不在红蓼花新滩下。莫不在绿杨树古堤边。则见那人影
刘炳照(1847年2月15日—1917年2月1日),原名铭照,字伯荫,又字光珊,号蘋塘,又号语石,晚号复丁老人。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人。县学生出身。捐纳得五品衔候选训导,诰封奉政大夫。以工诗词知名,与俞樾、朱祖谋、叶衍兰、吴昌硕、吴受福、朱鸿度、金武祥、恽毓巽、李宝嘉、李宝泉等文士唱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夏孙桐、郑文焯、费念慈、张上和、陈如升、于以堉、褚德舆等于苏州城西艺圃结“鸥隐词社”。词作有名句:“一寸词肠,七分是血,三分是泪。”与词友人集会于常州意园望水榭,有情景真挚之评语。并长于考證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