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其一·城中夜归,坐翠湖桥畔

词牌名采桑子|朝代:近现代|作者:黄绮|

草翻波面风来润,不是秋凉。

似听啼螀。

月上城楼见白杨。

后湖各有真模样,淡抹浓妆。

艇子荷香。

唱罢良宵水一方。

注释

1. 押阳韵

猜您喜欢

  • 1.《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宋朝·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 2.《杂曲歌辞·暗别离唐朝·刘氏瑶槐花结子桐叶焦,单飞越鸟啼青霄。翠轩辗云轻遥遥,燕脂泪迸红线条。瑶草歇芳心耿耿,玉佩无声画屏冷。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 3.《隆庆宋朝·陈鹏五丁尽力路通泉,百货东来蜀道贫。不以粪牛欺远俗,安知指虎有强臣。
  • 4.《东埔春耕明朝·古文集雨湿棠梨水满田,东郊农事正茫然。太平君相调元气,岁岁长占大有年。
  • 5.《拟寒山寺·其三宋朝·释怀深寒山三百编,言淡而有味。论心无隐情,警世多逆耳。下士闻之嗔,上土读之喜。翻笑老闾丘,对面如千里。
1914.5.28-2005.12.23,原名匡一,号“九一”,斋名笔帘留香处、五金屋、二象室、吟馆。江西修水人,生于安徽安庆。黄庭坚三十二世孙。五岁学颜、字贴,诵诗词。后学“二王”书。早年师从闻一多、朱自清、罗常培、王力等学界名宿,我国著名成就的者、教育家、书法家。他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在古文字研究、词创作、书篆刻等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独特建树,被学术界称为“黄绮文化现象”。尤其在书法创作方面,独创“铁戟磨沙”体和“三间书”,“铁戟磨沙体”开创出“雄、奇、清、丽”之“中国北派书”,“三间书”兼容并蓄,凛然独步,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1942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院,攻读古文字专业。1944年9在昆明简师任教,1946年9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任教,1950年8月在张家口工程学校任教,1951年3月在天津津沽附中任教,1951年8月在天津津沽大学任副教授,1979年12月在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授,1981年调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88年任政协河北省第六届常委。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2002年当选为河北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名誉主席。河北省社科院顾问、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研究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学术委会、河北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理事等。2005年12月23日17时,因重症肺感染、呼吸循环衰竭医治无效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