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金明池,是北宋
汴京著名的苑囿,
风景佳丽。这首词的特点是采用赋体,充分利用长调篇幅大、容量多的优势,尽量铺叙,尽情抒写,结合
风景的描绘寄寓身世之慨,笔触细腻,委婉动人。
整个上阕好象展开一幅
画卷,从汴京的顺天门一直铺向金明池,上有轻
云淡曰,穹窿一般的天宇;中有似
雪杨
花,随风飘卷,间杂着三点两点细
雨,洒向京城的大道 ,洒向大道上的游人。轻尘被细
雨浥过,空气格外显得清新。而一枝鲜
花伸出墙头绿茵似的
芳草铺满长堤,风景格外优美。到了近郊,又只见水绕人家,桥当门巷。对对黄莺、双双紫燕,在花丛间飞来飞去。
词人在描绘这些景物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摹写,而是用多种手法加以衬托点染。第一是赋与
自然景物认人的感情,即拟人化。此词所写的“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便带有“闺房之意”。花枝出墙,竟似
美人一般,缅怀着惆怅之情,望着远去的王孙
公子,是花枝惹人,还是人惹花枝,几乎难以分辩。第二是以动衬静。第三是注意色彩的点染。如青、紫、似
雪的
杨花 ,已正面写出三种颜色 。至于“好花枝”当为红色,芳草与水,当为绿色,这是暗写。
下半阕转入
抒情。过片以问句形式,紧扣上半阕所写之春景,转折之中,意脉不断。“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一方面是表示对大好春光的一片留恋之情,一方面是抒发
人生无常、
青春难久的感慨。至此,整个词情便由欢乐转入纵
酒听歌,由纵酒听歌再转入
悲伤愁苦 ,结句则宕开一笔 ,逗“归欤”之叹。
此词上半阕着重写乐景 ,下半阕着重写哀情,“
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
山休诉”,写美人唱情歌,才子饮
美酒,乐则乐矣,然其中已有及时行乐的颓放思想。此以表面之乐衬内心之悲,所以下面“况春来”三句把“伤心”“愁苦”倾泄出来。此词结尾三句不是通常的以景语作结或情语作结,而是以动态作结。前面说“况春来,倍觉伤心,念
故国情多,新年愁苦”,感情已十分消沉;至“宝
马嘶风,
红尘拂面”,系回映前半阕游赏,本该感情一扬;然一“纵”字,则变为决绝语,意为即使游赏金明池再怎么快乐,我也得回归
故乡,感情极为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