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格律

西河词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以周邦彦《西河·金陵》为正体,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另有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三仄韵,中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王埜《西河·天下事》等。

西河词牌格律对照

西河词牌更多信息
  • 正体格律对照例词:《西河·金陵
    正体,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以周邦彦《西河·金陵》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辛词之少押一韵,陈词之句读小异,周词别首之少押一韵、又句读参差,刘词之添字,王词之减字,皆变格也。 此词第二段起例作三字两句,谱内辛词、周词、刘词、王词亦然。 按张炎词前段第三句“闹红深处小秦筝”,“闹”字仄声。吴文英词后段第二句“残寒退、初卸罗绮”,“残”字平声,“退”字仄声。 前段第二句、中段第三句例作“平平仄仄平仄”,或“仄平平仄平仄”,周词别首平仄与诸家不同,辛词正照此填,当自成一体,不可参校。 后段起句连用五仄声字,陈允平和词亦然。若周词别首及辛词俱作折腰句法,与诸家异。即黄升词之“大江东去日西坠”亦未合格,概不校注平仄。

    平中。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佳丽。进朝盛事谁。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

    中中中,中中。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断崖树,犹倒。莫愁艇子曾。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

    仄平仄仄仄仄。中平中、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平平

    酒旗戏鼓甚处。想依稀、王谢邻。燕子不知何。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

  • 变体一
    变体一,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以辛弃疾《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为代表。此与周词同,惟后段结句作九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此词后段起句七字作上三下四句法,与周词别首同。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西江。道是西江人。无情却解送行人,月明千。从今日日倚高楼,伤心烟树如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会君难,别君。草草不如人。十年著破绣衣茸,种成桃。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吹千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对梅花、更消一。看明年、调鼎风。老大自怜憔。过吾庐、这有幽人相问,岁晚渊明归来

  • 变体二格律对照例词:《西河·长安道
    变体二,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三仄韵,中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以周邦彦《西河·长安道》为代表。此与“佳丽地”词同,惟前段起句不用韵,中段换头多押一韵异。

    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长安道,潇洒西风时。尘埃车马晚游行,灞陵烟。乱鸦栖鸟夕阳中,参差霜树相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到此,愁如。冷落关河千。追思唐汉昔繁华,断碑残。未央宫阙已成灰,终南依旧浓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对此景、无限愁。绕天涯、秋蟾如。转使客情如。算当时、万古雄名,尽是作、后来人,凄凉

  • 变体三格律对照例词:《西河·形胜地
    变体三,三段一百五字,每段各六句,四仄韵。以陈允平《西河·形胜地》为代表。此和周词也,惟中段第一、二句作六字一句异。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形胜。西陵往事重。溶溶王气满东南,英雄间。凤游何处古台空,长江缥缈无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石头城上试。吴襟楚带如。乌衣巷陌几斜阳,燕闲旧。后庭玉树委歌尘,凄凉遗恨流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买花问酒锦绣。醉新亭、芳草千。梦醒觉非今。对三山、半落青天,数点白鹭飞来,西风

  • 变体四格律对照例词:《西河·山驿晚
    变体四,三段一百十一字,前段六句三仄韵,中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以刘一止《西河·山驿晚》为代表。此亦周“佳丽地”词体,惟中段添三字两句异。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山驿晚,行人昨停征。白沙翠竹锁柴门,乱峰相。一番急雨洗天回,扫云风定还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断岸树,愁无。念凄断,谁与。双鱼尺素难。遥知洞户隔烟窗,簟横秋。淡花明玉不胜寒,绿尊初试冰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小欢细酌任敧。扑流萤、应卜心。谁记天涯憔。对今宵、皓月明河千。梦越空城疏烟

  • 变体五格律对照例词:《西河·天下事
    变体五,三段一百四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以王埜《西河·天下事》为代表。此亦与周“佳丽地”词同,惟后段结减一字作八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天下。问天怎忍如。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只今袖手野色。望长淮、犹二千。纵有英心谁。近新来、又报胡尘。绝域张骞归来

西河词牌沿革

西河,又名“西河慢”“西湖”;或与“长命女”联属,作”西河长命女“或”长命女西河“。见宋周邦彦《清真集》。宋张炎词有句:“最盛。西湖曾泛烟艇。”,故名“西湖”。 

唐代教坊曲有《西河狮子》《西河剑气》,“西河”当从唐人旧曲改制。王灼《碧漫志》卷五谓”西河长命女“曲调起于唐开元以前,属林钟羽,大历间,乐工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五代时。“《间集》和凝有《长命女》曲,伪蜀李殉《琼瑶集》亦有之,句读各异,然皆今曲子,不知孰为古制林钟羽并大历加减者。近世有《长命女令》,前七拍,后九拍,属仙吕调;宫调、句读,并非旧曲。又别出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宋人之《西河》,盖因旧曲翻演之新声,已与唐音不同。

王灼所说北宋出现之大石调‘西河’,正是指周邦彦的词《西河》,题为《金陵》,乃据唐人金陵怀古檗栝而成,是宋词名篇。宋代词人有五家用此调皆次周词之韵与格律,其余诸家用此调则前段首句不入韵,或第三段结甸甸式相异,等等。第三段首句“旗戏鼓甚处市”,七字中仅“旗”是平声,余皆仄声,此种拗句是宋词特点,宜依从之。词体长调之三段者,又称三叠。此调三叠之句式句群相异较大,宜于怀古、登临、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