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格律

淡黄柳词牌名,原南宋姜夔自度曲,入“正平调”。以姜夔《淡黄·空城晓角》为正体。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五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七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词作有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等。

淡黄柳词牌格律对照

淡黄柳词牌更多信息
  • 正体

    正体: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五仄韵。以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为代表。“正岑寂”三字,《词律》移作前段结句,查张炎、王沂孙词俱属换头,今改正。 此词可平可仄即参下张、王二词。

    格律对照例词:《淡黄柳·空城晓角》

    中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仄平平仄平

    空城晓,吹入垂杨。马上单衣寒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

    仄平,平平仄平。中中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正岑,明朝又寒。强携酒、小桥,怕梨花、落尽成秋。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

  • 变体一

    变体一: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七句四仄韵。以张炎《淡黄柳·楚腰一捻》为代表。此与姜词同,惟后段第四句少一字、不押韵,第五句多一字异。 按此词后段第四句本不用韵,或改“眼”字作“睫”字者非。

    格律对照例词:《淡黄柳·楚腰一捻》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楚腰一,羞翦青丝,力未胜春娇怯。暗托莺声细,愁蹙眉心斗双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正情,柔条未堪。应不解、管离。如今已入东风眼,空望断章台,马蹄何处,闲了黄昏淡

  • 变体二

    变体二: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七句四仄韵。以王沂孙《淡黄柳·花边短笛》为代表。此亦与姜词同,惟前后段第四句不用韵异。或引《古今通韵》“药”可通“屑”,疑“别”字为韵,非也。 按《通韵》“药”之通“锡”,则引毛诗“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觉”之通“职”,则引毛诗“食我场藿,以永今夕”。“沃”之通“陌”,则引毛诗“不敢不局,不敢不眷”。盖以“屋、沃、觉、药、陌、锡、职”,即“东、冬、江、阳、庚、青、蒸”之入声,平声七韵宫音可通,则入声七韵亦可通也。故此词“笛”字,姜词“角”字、“绿”字可以注韵。若以“药”通“屑”,则罕有此例。 

    格律对照例词:《淡黄柳·花边短笛》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花边短笛,初结孤山。雨悄风轻寒漠。翠镜秦鬟钗别,同折幽芳怨摇

    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素裳,重拈旧红。叹携手、转离。料青禽、一梦春无几,后夜相思,素蟾低照,谁扫花阴共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淡黄柳词牌沿革

淡黄柳,始于南宋,原音乐家兼词人姜夔自度曲(词人自己创作之乐曲而用为词调称自度曲)。姜夔共有十七首自度曲,此为其一,《白石道人歌曲》入“正平调”。词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阑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抒客怀。”姜夔的“客怀”是:绍熙二年(1191)秋,词人姜夔重到合肥。那对与他相恋十多年的歌妓姐妹“燕燕”“莺莺”已离开合肥。人去楼空、时过境迁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调名本意即以秋天由绿将黄的衰飒柳色来衬托悲凉落寞的孤独心境。调见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今传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其自度曲词字之右旁,皆注有燕乐半字谱,现代音乐家已译为今谱,可以歌唱,为宋词今存之完整歌谱。此曲旋律高亢优美,为姜夔自度曲中之佳作。此调用仄韵,姜词及王沂孙张炎之作皆用入声韵,故以入声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