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词牌名)

太常引词牌名,又名"太清引"“腊前梅”等。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辛弃疾《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为正体。代表词作有纳兰性德《太常引·自题小照》等。

太常引词牌沿革

太常:官名。秦置奉常,西汉景帝改为太常。职掌宗庙礼仪及选试博士,为九卿之一。历代沿置,为司祭祀礼乐之官,清末废。  引:古代乐曲体裁之一。

据《填词名解》载:“《太常引》,汉周泽为太常,坚持斋戒,其妻窥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扰其斋戒,收送监狱。故有居世不谐,为太常妻’之谚。后人取其事以名词。或曰:太常,导引之曲也。”《太和正音谱》注“仙吕宫”。一名《太清引》。韩淲词有“小春时候腊前梅”句,名《腊前梅》。初有四十八字、四十九字、五十字及平韵、仄韵多种格式。后宋元人大多填四十九字体,《钦定词谱》仅录两体,以辛弃疾词为正体。 

太常引格律对照

  • 正体

    正体: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辛弃疾《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为代表。此词祇此二体,所异者前段第二句或五字或六字耳,俱有宋元人词可校。 此词前段第二句五字,别首前段第二、三句,“飞镜又重磨,把问姮娥”,“飞”字平声,“把”字仄声。许有壬词后段第三句“双桧插天青”,“双”字平声。辛词别首第五句“人道是清光更多”,“人”字平声,张野词“趁秋满天香桂枝”,“秋”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高词。

    格律对照例词:《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

    中平中仄仄平。中仄仄平。中仄仄平。仄中仄、平平仄

    仙机似欲织纤。仿佛度金。无奈玉纤。却弹作、清商恨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中仄仄平。中中仄、平平仄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世路苦风。且痛饮、公无渡

  • 变体

    变体:双调五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高观国《太常引·玉肌轻衬碧霞衣》为代表。此词前段第二句六字,如韩淲词之“还知道、为谁开”,《梅苑》词之“梅梢上、又春归”,沈端节词之“都知解、送人行”,韩玉词之“几曾放、梦魂闲”,陈孚词之“记生母、在今朝”,俱与此词同,但平仄小异耳,谱内参之,馀与辛词无异。 

    格律对照例词:《太常引·玉肌轻衬碧霞衣》

    仄平平仄仄平。中中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玉肌轻衬碧霞。似争驾、翠鸾。羞问武陵溪。笑女伴、东风醉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不飘红雨,不贪青子,冷澹却相。春晚涌金池。问一片、将愁寄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太常引词牌作品

  • 1.《 太常引·自题小照 清朝·纳兰容若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萧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猜您喜欢

  • 1.《金陵怀古宋朝·汪立信胜地尚存龙虎气,荒台已失凤凰踪。六朝文物山川古,霸气终归指顾中。
  • 2.《梦归明朝·王思在梦中知慕归,归共家人语。语音犹可闻,寤已失所据。若云梦非吾,谁见我梦处。若云梦是我,尔时何不去。是我我非是,鹊声窗外曙。
  • 3.《咏鸬鹚明朝·王猷曾辞巢鹤羡江鱼,吞吐由人不自舒。却笑生涯随水鸟,低垂甘啖唾残馀。
  • 4.《赠发匠宋朝·释月涧年来顿觉发如丝,多少傍人笑老痴。妙手不须频摘剃,几人得到白头时。
  • 5.《午日过范蠡湖有怀故园风物·其一明朝·李孙宸琴奏南薰五月风,江南气候总应同。不知江畔如花女,几队仙裳上画艟。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主编. 实用中国历史知识辞典[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10.第51页
2. 林克胜著. 词谱律析 上[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04.第165页
3.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28页
4. 罗辉编著. 常用词牌新谱[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4.09.第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