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格律

迷神引》,古时词牌名称,始见于柳永词。《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另有宋代词人晁补之也用此词牌名写的词作《迷神引》。

迷神引词牌格律对照

迷神引词牌更多信息
  • 正体格律对照例词:《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
    正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六仄韵,后段十三句六仄韵。以柳永《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有柳词别首可校。若朱词之多押两韵,乃变体也。 此词前段起句“桥头秋光”四字俱平声,如柳词别首“一叶扁舟轻帆卷”,朱词“白玉楼高云光绕”,俱与此同,惟晁补之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日”字以入作平。后段第十三句“知他深深”四字俱平声,柳词别首“佳人无消息”,朱词“飞英难拘束”,俱与此同。惟晁词“烛暗不成眠”,“烛”字、“不”字以入作平,“暗”字去声独异。至前段第四句、后段第三句俱作上一下三句法,如柳词别首之“引金笳怨”、“觉客程劳”,朱词之“霁梅林道,觉璧华轻”,晁词之“向烟波路,党阮途穷”,俱与此同。 晁词前段第八、九句“几点渔灯小,迷近坞”,“几”字、“近”字俱仄声,“迷”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朱词。 又晁词前段第十句“一片客帆低”,后段第七句“怪竹枝”,第十句“猿鸟一时啼”,第十二句“烛暗不成眠”,“客”字、“竹”字以入作平,不注可仄,其“低”字、“啼”字、“眠”字俱用平声,与诸家异,亦不注可平。 晁词句读正与此同,因汲古阁刻晁词前段第四句多一“回”字,后段第八句多一“声”字,《词律》误编入九十九字内,若以柳词二首、朱词一首参校,便可正其句读矣。

    中仄平平平平。仄仄中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仄平平仄,仄平

    红板桥头秋光暮,淡日映烟方。寒溪蘸碧,绕垂杨。重分飞,携纤手,泪如。波急隋堤远,片帆。倏忽年华改,尚期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中仄,仄平中、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中中。平平平平仄,仄中

    暗觉春残,渐渐飘花。好晚凉天,长孤。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指归云,仙乡杳,在何。遥夜香衾暖,算谁。知他深深约,记得

  • 变体格律对照例词:《迷神引·白玉楼高云光绕
    变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八仄韵,后段十三句六仄韵。以朱雍《迷神引·白玉楼高云光绕》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前段第六句、第八句押韵异。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玉楼高云光绕,望极新蟾同。前村暮雪,霁梅林。涧风平,波声渺,喜登。疏影寒枝袅,太春。临水涨清浅,靓妆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瘦体伤离,向此萦怀。觉璧华轻,冰痕。倦听塞管,转呜咽、令人。素光回,长亭静,无尘。烟锁横塘暖,香径。飞英雄拘束,任春

迷神引词牌沿革

迷神引,唐教坊曲有《迷神子》调,与此稍异。调见北宋柳永《乐章集》。《乐章集》注“中吕调”。

迷神:迷惑神灵。引: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它原是古代琴曲的名称。在唐宋杂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后来成为词调的一种类别,多数由大曲摘遍翻演而成,个别来自杂曲。调名本意即以引曲的形式来歌咏能迷惑神灵的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