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单调三十四字,六句五仄韵。以皇甫松《天仙子·晴野鹭鸶飞一只》为代表。若和凝词之少押一韵,韦庄词之平仄换韵,或全押平韵,皆变体也。 按和凝“柳色披衫”词正与此同,惟第二句“纤手轻拈红豆弄”平仄全异。第四、五句“桃花洞,瑶台梦”平仄小异。宋人两段词即本之。此词可平可仄详见后词,故不复注。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荭花发秋江碧。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高历历。
变体一:单调三十四字,六句四仄韵。以和凝《天仙子·洞口春红飞蔌蔌》为代表。此词第四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中中中仄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露桃宫里小腰肢,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知。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醉笑相逢能几度,为报江头春且住。主人今日是行人,红袖舞,清歌女,凭仗东风交点取。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三月柳枝柔似缕,落叶倦飞还恋树。有情宁不惜西园,莺解语,花无数,应讶使君何处去。
天仙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据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云:“《天仙子》本名《万斯年》。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曲。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以为名”。此调有单调、双调,唐人用单调,宋以后始有双调,双调即依单调叠一遍成上下两片六十八字。
另有近代词曲理论家任半塘说:“《天仙子》与《万斯年》应无关。因《万斯年》乃宰相所进之颂圣大曲,不应有小曲之别名。皇甫松作及敦煌写卷所见之《天仙子》,无不咏调名本意,辞内各有天仙、仙子、仙娥等字,尤不合宰相进乐之体。《新唐书·礼乐志》亦载其事,但并无即《天仙子》说。”
今人有人认为,《天仙子》是与道教有关的法曲。因李德裕为中唐时人,而盛唐时的《教坊记》就载有《天仙子》曲,且敦煌杂曲子《云谣集》中也有《天仙子》二首,可知曲名要早于唐武宗时的李德和晚唐五代的皇甫松。
天仙:仙女。多比喻美女。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云:“画出天仙,阏氏览而遥妒”。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调名本意即为歌咏仙女或美女的小曲。调见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辑唐末五代韦庄词。此调的异名有:《万斯年》《万斯年曲》《秋江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