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格律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阕首两句要求对仗。

关于“鹊桥仙”这一词牌名的由来,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俗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人多有吟咏。该调当于此际产生。

鹊桥仙词牌格律对照

鹊桥仙词牌更多信息
  • 正体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月波清霁
    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代表。此调多赋七夕,以此词为正体,馀俱从此偷声添字也。谱内可平可仄俱参后词,故不复注。 按曾觌词前段结句“满座宾朋俄弁侧”不作上三下四句法。又向子諲词前段第一、二句“合卺风流,擘钗情态”平仄全异,此亦偶误,不必从。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

    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

  • 变体一
    变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以卢炳《鹊桥仙·七夕》为代表。此与欧词同,惟前后段第二句俱押韵异。 按元好问“梨花春暮”词,张野“琼林纤弱”词,滕宾“斜阳一抹”词,第二句俱押韵,正与此同。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余霞散绮,明河翻,隐隐鹊桥初。牛郎织女乍逢迎,却胜似、人间欢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细思怎得似嫦娥,常独宿、广寒宫

  • 变体二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赠鹭鸾
    变体二,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以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鸾》为代表。此亦与欧词同,惟前后段第一、二句俱押韵异。 按辛词别首“松冈避暑”词,曹伯启“杜鹃声诉”词,刘因“纥干生处”词,第一、二句俱押韵,正与此同。

    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溪边白,来吾告,溪里鱼儿堪。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读平平仄

    白沙远,青泥别,剩有虾跳鳅。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

  • 变体三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
    变体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以辛弃疾《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为代表。此校欧词,前后段第四句各添一衬字,若减去“叹”字“问”字仍是欧词体也。 按赵师侠词前段第四句“摩孩罗、荷叶伞儿轻”,亦多一字。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叹折腰、五斗赋归来,走下了、羊肠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取、凌云笔

  • 变体四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
    变体四,双调五十七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以黄庭坚《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为代表。此校欧词前段第三句添一衬字,若减去“望”字,即欧词体也。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银汉、溶溶漾。年年牛女恨风波,算此事、人间天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野麋丰草,江鸥远水,老去惟便疏。百钱端往问君平,早晚具、归田小

  • 变体五
    变体五,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以方岳《鹊桥仙·辛丑生日小尽月》为代表。此校欧词,前后段第三句各多一字,又前后段第二句俱押韵异。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今朝念九,明朝初。怎欠个、秋崖生。客中情绪老天知,道这月不消三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春盘缕菜,春缸摇。便似做、梅花消。雪边试问是耶非,笑今夕不知何

  • 变体六格律对照例词:《鹊桥仙·届征途
    变体六,双调八十八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七仄韵。以柳永《鹊桥仙·歇指调》为代表。此词句韵与“鹊桥仙令”不同,盖慢词体也。因调名同,故为类列,亦无宋词别首可校。 《词律》误从汲古阁本,前段第三句少一字,今从《花草粹编》增定。

    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句,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归。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此际寸肠万,惨愁颜、断魂无。和泪眼、片时几番回。伤心脉脉谁?但黯然凝。暮烟寒,望秦楼何

鹊桥仙词牌沿革

古时关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神话,汉末应劭《俗通》中已有记载:“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描写以来,各代诗人都咏入篇什。遂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钦定词谱》:“此调有两体。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周邦彦词名‘鹊桥仙令’,《梅苑》词名‘忆人人’。韩淲词取秦观词句,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张辑词有‘天风吹送广寒秋’句,名‘广寒秋’。元·高拭词注:仙吕调。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乐章集》注:歇指调。” 

《文选·洛神赋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牵牛、织女之星各处一旁,七七日乃得一会。”牛郎与织女相会时,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谈及七夕说: “鹊桥已成,织女将渡。”此调为北宋新声,始词为欧阳修作,其词云:“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云屏未卷,仙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因词中有“鹊迎桥路”“仙鸡催晓”,取以为调名。宋人以此调咏七夕者甚多,但秦观词为绝唱,其体制与欧词同。宋人亦有以写景抒情,如毛滂春院词:“红推绿锉,莺愁蝶怨,满院落花风紧。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柔红不奈,暗香犹好,觑着翻成不忍。春心减尽眼长闲,更肯被、游丝牵引。”宋人又多以此调为寿词,刘克庄十二首,其中十一首为寿词。前后段两个四字句平仄相同,但其句意可为对偶,如刘克庄:“金风淅淅,银河淡淡”“出通明殿,入耆英社”“一封奏御,九重知己”。两结句为七字句,但必须是上三下四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