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五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以周邦彦《大酺·春雨》为代表。此调始自此词,有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和词可校。 此词后段第六句疑亦是韵,查杨和韵词“遇双鱼客”可证。 此调有刘辰翁词一首,与此词平仄多不同。《词律》云刘用字每多出入,不足为法。故不参校入谱。 按前段第三句,吴文英词“林沼半销红碧”,“半”字仄声。第五句,杨泽民词“引游蜂戏蝶”,“戏”字仄声。第六句,陈允平词“飞红翻触”,“飞”字平声。第七句,颜奎词“公子狐裘”,“公”字平声。第九句,颜词“怎见此时情否”,“怎”字、“此”字俱仄声。第十句,颜词“天上知音杳”,“上”字仄声。第十三、四句,颜词“记画扇题诗,单衣试酒”,“画”字仄声,“单”字平声,“试”字仄声。后段起句,杨词“仙郎去又速”,“去”字仄声。第二句,杨词“料今在、何许伫双毂”,“伫”字仄声。第三句,陈词“漫辜负”,“辜”字平声。第四句,吴文英词“逋冢梅荒”,“逋”字平声。第七句,吴词“集楚裳、西风催著”,“裳”字、“西”字俱平声。第八句,陈词“梦不到、华胥国”,“不”字仄声。第十一句,赵以夫词“极目水云漠漠”,“目”字仄声,杨词“寸心天上可烛”,“天”字平声,“上”字仄声。谱内据此,馀校下周密词。
格律对照例词:《大酺·春雨》
仄仄平平,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平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中中中仄仄。仄平仄、中仄中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中仄,中中中、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平中中仄,中仄平平平仄。仄中中中仄仄?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变体: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五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以周密《大酺·又子规啼》为代表。此即周词体,惟后段第六句不押韵异。 按方千里词“老去疏狂减”、陈允平词“冷透金篝湿”,正与此同。
格律对照例词:《大酺·又子规啼》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又子规啼,酴醾谢,寂寞春阴池阁。罗窗人病酒,标牡丹初放,晚风还恶。燕燕归迟,莺莺声懒,闲罥秋千红索。三分春过半,早朱桁尘凝,翠衣香薄。傍鸳径莺笼,一池萍碎,半檐花落。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冉冉春梦弱。楚台远、负雨期云约。漫念想、清歌锦瑟,翠管瑶尊,几回重醉东园酌。但兔葵燕麦,倩谁访、画阑红药。况多病、腰如削。相如老去,赋笔吟簪闲却。此情更谁问著。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