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名篇有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几时有》,宋代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

水调歌头 马识途

  • 1.《水调歌头·初上井冈山,步毛泽东原韵近现代·马识途冒雨赣南去,初上井冈山。蓝天雨后如洗,峻岭尽开颜。近看青山凝翠,忽见奇峰高矗,隐约出云端。雾没黄洋界,衣薄不胜寒。越危栈,下绝谷,离人寰。银瀑直面飞落,点滴入胸...
  • 2.《水调歌头·登黄鹤楼近现代·马识途才下滕王阁,又上黄鹤楼。飞檐画栋重构,壮丽孰堪侔。广野平湖如画,南北虹桥飞越,日夜大江流。芳草萋萋处,疑是鹦鹉洲。龟山绿,蛇山碧,岁悠悠。立交上下飞舞,彩景眼前...
  • 3.《水调歌头·登庐山五老峰近现代·马识途七十不言老,扶杖上崔嵬。苍郁放眼万仞,五老其雄哉。雾里奔腾如马,云下雄踞似虎,迎面五峰来。烟雨混茫处,恐是望乡台。临风舞,饮露酒,累千杯。倦于碌碌奔走,安得乞余...
识途 1915.1-,原名千木,四川省忠县(现属重庆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