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等。

踏莎行 杨圻

  • 1.《踏莎行·醉白楼晚眺清朝·杨圻乱水明鸦,斜风捲雁。乡心更比青天远。疏灯先上隔江楼,可怜夏口斜阳晚。城上山寒,楼中洒煖。可堪杯浅愁深满。劝君休去倚危栏,江流不管回肠断。
  • 2.《踏莎行·暮春饯友入蜀清朝·杨圻蜀水无情,蜀山无语。片帆千里江陵去。蓦看江上起愁云,落梅声里销魂处。别恨东风,离情飞絮。年年送客长亭路。那堪杜宇两三声,落花流水春将暮。
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史,号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英属南洋领事。入民国,任吴佩孚秘书长,亦曾经商。抗日战争爆发,居香港,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