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简介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金陵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导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六朝时,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的金陵,人口已达28万户,人口超过百万,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国四大古都中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衣冠南渡使汉族在金陵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被历代所传诵。

金陵是中国古典文化和雅文化的代表城市,象征着古典中华文明,有“天下文枢”之称,金陵和罗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金陵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金陵、长安、洛阳、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皇甫汸·金陵的古诗词(共2首)

  • 1.《金陵还客歌赠周以言明朝·皇甫汸有客近自金陵还,唁余特造竹林间。别日无多江上梦,秋风忽改镜中颜。弹铗悲歌横义气,班荆坐语都门事。翻覆人情谿壑同,荣枯世态晨昏异。悠悠谁复为怜才,落落何须久怀刺。...
  • 2.《金陵怀旧明朝·皇甫汸平生踪迹半京畿,别去秦淮岁屡违。道上投珠多按剑,市中击筑几沾衣。寺寻白社僧犹在,宅访青溪客已非。莫学陇西逢醉尉,夜深愁向灞亭归。
皇甫汸的诗词曲代表作

皇甫汸(1497-1582),明嘉靖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子循,号百泉、百泉子,斋名浩歌亭。明朝官员,人。兄弟排行第三,七岁能诗,又工书法,嘉靖八年(1529)进士,以吏部郎中左迁大名通判,官工部主事,因监运陵石迟缓,贬为黄州推官。迁南京稽勋郎中,再贬开州同知,量移处州同知,擢南佥事,以计典论黜。浮沉不废吟咏,与皇甫冲(字子浚)、皇甫涍(字子安)、皇甫濂(字子约)为四兄弟,人称“皇甫四杰”。时吴人有:“前有四皇,后有三张。”汸和易,近声色,好狎游。于兄弟中最老寿,年八十乃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