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简介

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1961年3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黄洪宪·山海关的古诗词(共3首)

  • 1.《过山海关明朝·黄洪宪长城古堞瞰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衰草戍秦兵。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鸣。闻道边陲烽燧息,书生直欲勒燕铭。
  • 2.《山海关晚眺明朝·黄洪宪茫茫沙碛古幽州,日落乌啼满戍楼。万雉倒垂青海日,双龙高映白榆秋。虎符千里无传箭,鱼钥重关有捍□。自古外宁多内治,衣袽应轸庙堂忧。
  • 3.《山海关明朝·黄洪宪关城风急飏征袍,潮落天门万籁号。槎泛银河浮蜃气,山衔紫塞捲秋涛。月明午夜鲛珠泣,沙白晴空雁影高。司马风流偏爱客,桃花羌笛醉蒲萄。
【生卒】:1541—1600
【介绍】: 明浙江嘉兴人,字懋中,号葵阳。隆庆五年进士,出张居正门下。授编修。曾奉使朝鲜。累官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万历初张居正欲使充同考官,意在使第三子得中,洪宪固辞。及张居正败,攻之者至以逆诏籍其家,洪宪叹:“江陵诚骜,然辅幼主实有功。”因此不为忌者所容,乃辞归。有《朝鲜国纪》、《读礼日钞》、《碧山学士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