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赠太保蹇令公六首·戟枝入树带春莺

朝代:明朝|作者:袁中道|
戟枝入树带春莺,坐看边烽雨后清。
万卷每同袁伯业,千杯不让郑康成。
山程易逐登临屐,月夜常闻函道声。
止恐三台虚上相,尚书尺一要来迎。¤

猜您喜欢

  • 1.《送卢主簿唐朝·王勃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 2.《寄友人元朝·陈镒怜君来此隐,竟日掩岩扉。山晚碧云合,溪深黄叶飞。干戈虽暂息,乡国未能归。想见行吟处,寒波澹落晖。
  • 3.《杂题画·其三·墨兰元朝·释妙声帝子南征竟不还,墨云零落九疑山。偶因碧草牵春梦,得到潇湘二水间。
  • 4.《和劝农·其六明朝·李之世垦我疆场,拓我边鄙。无地不毛,唯亩是履。既登嘉谷,盈箱溢轨。伏腊鸡豚,酒浓肴美。
  • 5.《汎汉江清朝·王士祯广川微雨过,叠鼓发中流。白獭衔鱼上,青峰捲幔收。江童竹枝曲,汉女木兰舟。归路重城晚,红灯满市楼。

袁中道(1570年6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