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漫兴八首·世缘终浅道情深

朝代:明朝|作者:袁中道|
世缘终浅道情深,况是头颅老渐侵。
白社六时销晚节,《朱陵四择》悟良箴。
雕沙画石他生习,点雪消冰近日心。
肤骨总宜双淡漠,不妨皓首寄《珠林》。

猜您喜欢

  • 1.《题楼山石笋唐朝·李白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
  • 2.《次韵友人游留此岩·其一元朝·陈镒今春曾作此岩游,花落山空水自流。到院怯逢僧定后,看云始悟此生浮。长松结子应千岁,老鹤生孙知几秋。尚忆个中风景好,何须海上觅蓬丘。
  • 3.《古兴十六首·其九宋朝·沈辽百草皆有种,风土不可移。甘辛与美恶,所得自适宜。东家鲐背翁,前日乃婴儿。耄倪寄百年,谁可强扶持。芳华有不实,不实未足悲。神仙不死药,多采南山芝。
  • 4.《送杜守白北上明朝·李德丰武陵溪涨如雷嗔,武陵花开绣锦茵。我欲携家傍松竹,君翻束带趋风尘。风尘澒洞蔽赤日,鬼蜮魍魉争趁人。小吏善获上官意,美曹佳职须金银。眼中虎冠拥旌节,流毒溟涨过暴秦。...
  • 5.《捣练子·和晓看春色明朝·李元鼎妆乍洗,露芳容。杨柳腰轻不耐风。遥望桥西桃李色,一江春水驾双虹。

袁中道(1570年6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