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别为丘长孺

朝代:明朝|作者:袁中道|
哀哀一孤鸿,飞急向东逝。
伤哉金石交,三载乃相遇。
相遇能几何,一见不复双。
子尚滞西陵,我遂往銮江。
銮江不忍别,复有摄山行。
摄山不忍别,逐子至冶城。
冶城不忍别,十日淹江头。
饮子清泠酒,卧子木兰舟。
酸心一夜风,举目三千路。
别矣可奈何,含泪入城去。

猜您喜欢

  • 1.《玉山草堂元朝·元本每忆吴中顾野王,门前溪水即沧浪。寄来书法全临晋,传刻诗章已入唐。翠竹碧梧歌凤曲,疏帘细簟坐渔庄。扁舟准拟来相访,稍待秋风八月凉。
  • 2.《虎丘·其二宋朝·沈松年短薄楼供选佛场,寺门犹葬古真娘。笙歌夜沸三更月,锦绣风飘七里香。游子不醒芳草梦,山僧多占白云乡。画桥一径通何处,红袖当垆笑夕阳。
  • 3.《瓦鼓宋朝·彭汝砺客游南昌归,归我四瓦鼓。浑完自甄冶,质朴排罂甒。触之散遗声,往往中商羽。声来殆天得,不用询有瞽。野心爱不彻,取之置林宇。竹梢奏清风,似喜佳物伍。岸巾策筇杖,共尔...
  • 4.《杂题画·其十一·李唐山水元朝·释妙声故国江山入莫秋,烟波留与后人愁。古今不预兴亡事,只有沧浪独钓舟。
  • 5.《和杨恒叔集中五首前二章道恒叔事后三章自道·其二·眼底生灵泽已覃明朝·吴琏眼底生灵泽已覃,旅怀秋月湛清潭。孤忠自许平生尽,一枕何因白昼酣。点检世情那下咽,抚摩民瘼不停骖。当官事俨如家事,容不冠缨世世簪。

袁中道(1570年6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