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驾车出人境,避暑投僧家。裴回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
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则是无心地,相看唯月华。

猜您喜欢

  • 1.《走马引唐朝·李贺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 2.《绍兴清朝·郑板桥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 3.《寿嵇川南母·其四明朝·王立道二月蟠桃亦放花,花枝烂熳赤城霞。逡巡已结千年实,更觅安期枣似瓜。
  • 4.《句·其四宋朝·杨天惠道闻资水灵山高,仙人羽客时相遭。
  • 5.《寄西溪李季衡明朝·朱孟德不到西溪已半年,孤情每自绕君前。莓苔色冷寻花径,杨柳阴閒载酒船。岂乏琴书消夏日,已多稌黍满秋田。悬知别后幽栖意,欲谢逢迎独草玄。
高适的诗词曲代表作
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今陕西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天宝三载,与李白杜甫岑参同游梁园(今河南商丘),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