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沉沉池阁乍凉天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沉沉池阁乍凉天,坐爱莲薰夜不眠。
却忆北门曾候对,半帘斜月玉堂前。

猜您喜欢

  • 1.《扫地清朝·方式济抱帚倚户立,寒风吹衣巾。凌晨汲土井,洒扫庭陔尘。扫尘不扫雪,留取寒意真。弃帚出门望,边尘浩无垠。俯视秽草积,仰见黄云昏。放废敢晏安,劳力清心神。强炼未死骨,涸水...
  • 2.《与蔡扬州宋朝·释德洪五马东来数月间,十州人物帖然安。池边芳草新吟罢,楼外遥山昼卧看。铃阁蜡烟秋色晚,谯门铜漏夜声寒。虽然自是云林客,犹把风流作话端。
  • 3.《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赋明朝·田有年毕公厘保巳多年,节钺高开天府边。飞挽津门饶转运,灌输留后复流泉。筹先借箸归黔饷,蠹剔侵渔弼仔肩。仰给倥偬刘宴策,坐消棓克李常贤。素丝独着羔羊节,丹鼎能令鸡犬仙。...
  • 4.《偶感和百谷先生韵十五首·其二明朝·何巩道秋一天时月一沙,青衫红泪对琵琶。蚕生叶底终成茧,蝶死林梢尚抱花。帘畔笑声金管歇,鬓边灯影玉钗斜。厌厌醉向熏笼下,未信蓬山在海涯。
  • 5.《郑观察茂明朝·佘翔东山杯酒惜离群,此日生刍奈哭君。依旧南湖春草绿,鹧鸪啼处不堪闻。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