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春帖子·东郊候气回青辂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东郊候气回青辂,北阙迎祥闢紫闱。
大庇群生承宝绪,永敷春泽播鸿徽。

猜您喜欢

  • 1.《武后时童谣唐朝·不详红绿复裙长,千里万里犹香。
  • 2.《游杨历岩·其一明朝·王弘诲望入函关紫气浮,丹梯斜引翠岩幽。鸣泉不断四时雨,荐爽常含六月秋。闻法鸟归苍壁下,听经龙傍白云留。银河祇在藤萝外,槎泛犹拟逼斗牛。
  • 3.《城东谢氏园亭即席上冲元宋朝·彭汝砺小小林亭花竹幽,低徊似拟慰公愁。相看剧饮终无绪,坐叹风光信水流。
  • 4.《春郊有感宋朝·释元肇用舍行藏只自伤,五年留滞在江乡。青松远引来南塔,白发犹欣见北堂。麦浪有时迎燕舞,菜花无赖学莺黄。骑驴又打津头过,杨柳飞绵出短墙。
  • 5.《四边静明朝·吾邱瑞丑:今朝快把兵戈集。长驱入京国。要斩贼臣头。奋勇靖君侧。合:喑鸣咤叱。青旌画鹢。烽火蔽天红。功成胜赤壁。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