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重上青楼拂蛛网,却匀愁黛对菱波。
也知新旧争多少,敢话机头织素多。

猜您喜欢

  • 1.《七律·到韶山近现代·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
  • 2.《元和令元朝·贾仲名绣幕张翠霭濛。锦堂晃晓云笼俺小姐纤纤十指露春葱。宝钗横螺髻耸。腮桃眉柳额芙蓉。点星眸秋水同。
  • 3.《三月晦日送李子将兄弟归里明朝·何巩道海上曾留一日春,红亭无计阻归人。落花忽起双飞鸟,芳草空眠独醉身。世事冷看流水暮,江程低指片霞新。到时南浦明明月,知有荷风吹葛巾。
  • 4.《广寒避暑应制明朝·吴希贤火云阁日烧层空,炎蒸六月处处同。翠华诘旦出深殿,远过霓裳仙子宫。曰兹故是清虚府,雾阁云窗隔尘土。珠帘影动凉吹轻,琪树阴阴正亭午。玻瓈碗冻仙果香,行厨又荐昆崙浆。...
  • 5.《明朝·李德学残照穿虚幌,寒风逗夕扉。瓦欹檐蔓拆,沙冷石苔稀。涉世悲机事,论交忆布衣。敢因吾太瘦,重问郭生肥。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