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气凌云梦吞八九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气凌云梦吞八九,欲与溟渤争雌雄。

猜您喜欢

  • 1.《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朝·元无名氏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 2.《长垣路中·其二宋朝·彭汝砺身似水中木,险夷惟所遭。不堪誇拙速,可复叹贤劳。雨脚三冬少,尘头一丈高。故乡何处是,南望首重搔。
  • 3.《净土院宋朝·虞谟法界惟心现,真风触处凉。具茨非有路,建德岂须粮。地僻远尘世,境幽闻妙香。此山斯净土,不必往西方。
  • 4.《泊严滩明朝·佘翔落落江湖老鹖冠,扁舟秋水正漫漫。吾生可是羊裘客,垂钓还来七里滩。
  • 5.《甘州歌明朝·沈鲸出潜离隐正宾兴。多士道路纷纷。天开文运。看取五云辉映。功名已际观光会。轩冕当怀拾芥心。合:词锋利。学海深。青霜紫电不沾尘。昌期近。喜气腾。春风头角羡峥嵘小生。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