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皇太后恭谢太庙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圣哲因心迈古先,亲裁礼乐定牺牷。
祼成文母膺鸿佑,永指南山比寿年。

猜您喜欢

  • 1.《送人游西湖明朝·王邦畿欲往西湖未暇身,风光辜负少年春。三城渡口梅花发,两眼睁睁只送人。
  • 2.《己丑下第南还明朝·包鼎孤舟千里赋南归,惭愧逢人问礼闱。野浦关情芳草远,曲江回首杏花稀。半生事业双蓬鬓,十载风尘一敝衣。临水高歌向何处,夕阳烟树共依微。
  • 3.《自衡岳至福严寺二首·其二宋朝·刘挚俯仰岩溪万仞临,恨输飞鸟极高深。青云平地人难到,流水残花路可寻。稍觉衣裾侵小雨,渐闻钟磬下遥岑。丈人不厌频来往,欲作香山得二林。
  • 4.《湖阴有隐君子作轩曰独乐乡人常希古为赋诗属予同作寄之宋朝·苏过吾闻颜氏子,箪瓢欢有馀。不知外慕乐,服膺在诗书。君看轩冕荣,其辱与之俱。斯由岂不遂,上蔡曾弗如。倚伏无已时,循环共一涂。贤愚但相笑,莫知改前车。嗟我晚闻道,一官...
  • 5.《杂记八首·其五明朝·李云龙铁桥西去是蓬莱,千树万树琪花开。遥隔彩云闻笑语,王家兄妹踏歌来。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