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少保致政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世机无路恼天真,心地逍遥万象新。
久戍金河归塞客,却浮鲸海到家人。
静封药灶移文火,间看花阴上舞茵。
应笑公侯方内热,六街奔走利名尘。

猜您喜欢

  • 1.《闻家尊侍丞相还军中奉呈张学士元朝·叶兰紫禁沈沈去院迷,早朝齐候唱晨鸡。天寒鼓角东风急,云暗旌旗北斗低。将令传闻还灞上,捷书飞报下辽西。内门宣诏迎丞相,铁甲银鞍十万蹄。
  • 2.《上寄汪镇抚·其一元朝·徐孜祖武孙谋再显扬,六州功烈旧封疆。天晴日映旌旗暖,地阔风抟鼓角长。处处尽安新舍宇,村村重理旧池塘。书生纸帐梅花月,也得山林久保藏。
  • 3.《送胡二祖雅明朝·王邦畿慨然成独往,惆怅别离颜。秋水伊人梦,斜阳远处山。一庭霜尽落,千里雁初还。予亦动归兴,为园十亩间。
  • 4.《衡山明朝·朱季堄衡山高峨峨,盘根几百里。危峰插层霄,巨岳奠南纪。空中紫盖峰,有若芙容蕊。欲泛洞庭舟,潇湘正秋水。
  • 5.《夏日园居偶成效长庆体·其一明朝·李孙宸此身消受觉无多,何用劳劳逐世波。日饭两升嫌过饱,晚斟三盏适微酡。行随竹下宁须杖,听到枝头亦当歌。独有顽儿不解事,随人犹赴孝廉科。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