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入越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广陵江口柳疏疏,自领笙歌上舳舻。
一片晓山迎越绝,数程春水背姑苏。
莲供晚果蜂房细,脍市朝餐线缕粗。
他日功成待相访,谢家烟月借人无。

猜您喜欢

  • 1.《宋朝·越州幕僚莲幕风清不受梅。
  • 2.《夜泊高邮明朝·江源奉使虚随八月槎,野芳虽晚不须嗟。十年人事空流水,半世江湖负菊花。日落远波惊宿雁,月临荒戍起啼鸦。人生岂得长无谓,恋阙那堪又忆家。
  • 3.《寄同年潘雪竹佥宪明朝·吴琏一别年光四十馀,两天风月各如如。山深地僻逢人少,不是无心懒寄书。
  • 4.《大环着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贴:想花前奇遇。想花前奇遇。两意踌蹰。待月迎风。书传缄递。还得遂并头连理。美恩情团圆到底。又叨赐夫人封号。五花官诰凤冠霞帔合前。
  • 5.《闻方山北山诸公连日出游戏寄清朝·王士祯公子春芜白鼻騧,病夫拥褐客天涯。城南几日无风雨,十里徐熙落墨花。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