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四韵十六首·草木阴阳亦两齐

朝代:宋朝|作者:张伯端|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缘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

猜您喜欢

  • 1.《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唐朝·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
  • 2.《留客听琴元朝·虞堪楼中伯也兴不浅,座上中郎心欲归。晓蝶几番和梦去,秋鸿逐段拍波飞。
  • 3.《同祖仁甫李得名杨唯光饮谷神观明朝·佘翔山馆饶脩竹,风来暑气微。仙童初进酒,词客且披衣。江阔云初敛,林深鸟不飞。上升传此地,藉草醉斜晖。
  • 4.《渔家乐·其二明朝·李孙宸乳儿背系红袜,炊烟手拾黄芦。自足江湖风月,不愿嫁与秋胡。
  • 5.《珠泉明朝·沈启明灵源开媚泽,香渌日潺湲。沸影成鲛泪,为声约佩环。花抛一泓水,碧泻四围山。有唾应如是,随风落此间。
张伯端的诗词曲代表作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