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同年赋诗见怀时眼中兵起先发袭击感而次·迹疏丛桂岭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迹疏丛桂岭,待菊发华滋。
贪接高人躅,翻传幼妇词。
海霞辉寤寐,湖葑乱愁思。
辟世存杯酒,休论惠与夷。

赏析/鉴赏

原题:庸庵同年赋见怀时眼中兵起先发袭击感而次韵答所寄

猜您喜欢

  • 1.《东阳夜怪诗·其七唐朝·不详事君同乐义同忧,那校糟糠满志休。不是守株空待兔,终当逐鹿出林丘。
  • 2.《送君时宋朝·彭汝砺思亲一日如三岁,去家十舍如万里。投明叔也欲别我,枕上闻鸡泪如洗。丈夫盖棺事则已,君虽白发犹壮齿。奚惭折腰五斗米,三釜及亲胡不喜。弧桑蓬矢射四方,男子生来志如此。
  • 3.《三句颂宋朝·释清远禹穴龙门寺,探珠欲问龙。骊珠吞在腹,
  • 4.《怀归·其六明朝·申佳允烟树中丞墓,南园十亩居。醉馀浇野竹,睡起摘畦蔬。佃仆驱犁犊,儿童慰笋舆。春城风雨事,搔首问村墟。
  • 5.《秋柳四首·其四清朝·王士祯桃根桃叶镇相怜,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