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同年赋诗见怀时眼中兵起先发袭击感而次·碧湖秋满奈愁何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碧湖秋满奈愁何,挂梦山亭放菊多。
盼到主人邀一舸,空携大句压风波。

赏析/鉴赏

原题:庸庵同年赋见怀时眼中兵起先发袭击感而次韵答所寄康更生翁既返丁家寄庐过访不遇有诗见及次和二绝

猜您喜欢

  • 1.《清平乐·黄金殿里宋朝·王观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 2.《山居·其二明朝·王邦畿高居若天外,茅屋不劳扃。避石松形古,当泉竹脚青。虫声秋入户,山色晚宜亭。更自闻寒籁,林僧夜教经。
  • 3.《望湖亭三首·其一明朝·王樵平畴门外春雨,远寺山西夕阳。柳暗溪桥辇路,水肥穜稑江乡。
  • 4.《题翠蛟亭宋朝·赵善革未到康庐看玉渊,且来大涤掬飞泉。决流放闸虽人力,溅玉跳珠却自然。
  • 5.《山居杂咏明朝·李玉绳亭院当溪寂,衡门傍竹深。开帘怜草碧,移榻寄松阴。地迥云交野,源通水抱林。世情閒里淡,古貌亦如心。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