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子青翁·名德窥三世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名德窥三世,沧桑一老儒。
吟飞鸾鹤气,道应马牛呼。
孤愤藏杯斝,深居润画图。
先朝高两监,逸事泣弹珠。
(翁当年应举屡不遇与义州李文石齐名世传南北两监)

猜您喜欢

  • 1.《杂咏十首·其六元朝·方景山瑞世凤鸣阳,司晨鸡鸣丑。呶呶取人憎,乱蝉合缄口。
  • 2.《涌泉元朝·余寅趵突回江脉,跳珠薄梵缨。勿令牛口涴,我耳与俱清。
  • 3.《新秋早朝明朝·王汝玉宫井梧桐叶乍飞,新凉先到侍臣衣。苍龙阙上银河转,丹凤楼头玉漏稀。宿卫分行环辇路,夕郎鸣佩出仙闱。嗟余虎观叨陪从,簪笔惭无补万几。
  • 4.《生日偶吟·其一清朝·方婉仪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 5.《江上明朝·李之世空江望不极,长天净碧漪。客心聊共远,江路浩难期。霜叶纷辞树,流莺未上枝。及早还乡井,芳菲正此时。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