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姚虞琴题吴柳堂侍御罔极图遗墨·堂堂尸谏大名垂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堂堂尸谏大名垂,死所微怜逐厥私。
当日死忠仍死孝,请看万恨写庸医。

猜您喜欢

  • 1.《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宋朝·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 2.《和西湖竹枝词元朝·贾策 郎身轻似江上篷,昨日南风今北风。妾身重似七宝塔,面高峰对北高峰。
  • 3.《客夜忆傅森元朝·释英深夜相思浣水边,情怀堪恨复堪怜。云山千里书不到,风雨一楼人独眠。蛩带秋声吟壁下,鼠窥灯影山窗前。去年记得西湖上,醉倒荷花香满船。
  • 4.《次新喻分司壁韵兼寄邹济时佥宪明朝·江源观风随处驾星车,又是江城三月馀。雨勒石榴红未放,天晴蒙草碧初舒。案头检阅新刊例,囊里搜寻旧读书。叹我宦涂犹跋涉,山中高兴欲何如。
  • 5.《閒居六绝·其一明朝·李孙宸新营半亩寄林邱,种竹移花事事幽。差可旧游寻酒伴,知无骑马客相求。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