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无锡高老愚翁家传后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行郁惠山旁,中有隐君子。
承传讲学风,刻厉饬伦纪。
一世腾万里,祸乱愈弗止。
侈言匹夫责,诡遇余丧己。
先生瞑槁梧,内证主静旨。
道胜物不疵,县解不老死。
两孤抑何贤,寤寐绵神理。
扬芬采曲儒,薄俗宁获此。
钱生契独行,立传追范史。
吾衰美其文,缀咏亦赘耳。

猜您喜欢

  • 1.《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宋朝·王之道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 2.《赠去婢唐朝·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 3.《皋桥漫兴明朝·李寄千载犹传有伯通,如今谁暇问诸佣。解从纸上寻高隐,庑下梁鸿老贷舂。
  • 4.《夏日书事明朝·杜越长夏恒掩关,萧条寡良晤。连阴画不开,时见云奔赴。未即成滂沱,淅沥惊高树。才闻檐霤息,又洒溪边路。花落满莓苔,阶墀谁缓步。久病独支离,阴霁莽回互。蛙黾亦何多,叫噪...
  • 5.《雨过陈默公涤岑清朝·王士祯蹑屐历危岑,单椒上空曲。江雨从东来,风吟万竿竹。城郭浩茫茫,衣裳尽寒绿。何处是龙眠,千峰出云族。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