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堂歌席戏为二绝·恍接神人下紫鸾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恍接神人下紫鸾,曾攀福地住仙坛。
一襟犹带千岩气,飘落尊前作夜寒。
(坐间有雏鬟字璧如喜寻名胜颇为述游踪所历)

猜您喜欢

  • 1.《狱中杂记清朝·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rdqu...
  • 2.《句·其四宋朝·李大方后院落花人不到,黄鹂飞下石榴阴。
  • 3.《仲至迁居同曹家西巷在蔡湖之北也·其二宋朝·彭汝砺里巷吾真孟母邻,齑盐知不笑清贫。风云祇恐公飞去,那肯淹留寂寞滨。
  • 4.《东馆楼宋朝·钱协帘影隔朝暾,云低昼尚昏。山形分歙翠,溪色到江浑。日尽天垂幕,歌馀酒满尊。栏干不堪倚,归思断乡魂。
  • 5.《鞦鞓元朝·杨鹏翼日转檐花树影偏,谢家庭院簇神仙。綵绳斜擘纤纤玉,昼板轻承步步莲。弄玉未升云汉去,绿珠先坠绮楼前。不知小径残红里,明月何人得翠钿。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