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伯夔送太夷北行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三迭犹传呜咽声,泪看注海与潮平。
梦存大事将谁待,天鉴孤衷复此行。
群盗相乘诗可讨,贱儒自喜谤非轻。
衰残未预涓埃报,九逝魂依北斗明。

猜您喜欢

  • 1.《中秋宋朝·周邠月华圆满正秋中,天上人间此夕同。桂魄十分澄浪海,冰轮千里碾霜空。
  • 2.《张辟疆宋朝·刘跂老画骎骎不可攀,风流依约片言还。小儿若悟他年事,肯使生心涕泪间。
  • 3.《洛水怀古明朝·叶封托怨灵妃赋《感甄》,多情玉枕暗伤神。莫嫌泣豆相煎急,蚤与君王作路人。
  • 4.《月蚀·其一明朝·吴应雷谁干天道忌,惜此一轮盈。得序恒光发,非时沴气乘。虾蟆何偪侧,桂树本长生。呼救烦愚俗,终然炳夜灵。
  • 5.《广陵送张孟奇明朝·李应徵乾坤同作客,千里任飘蓬。况复离亭别,萧条落照中。涛声扬子北,寒色海门东。去去烟波外,无为叹路穷。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